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荔波山水(续)鸳鸯湖

(2008-07-22 15:26:36)
标签:

荔波

黔南

旅游

小七孔

鸳鸯湖

樟江

响水河

分类: 旅途感录
       鸳鸯湖,位于黄后地下河上游明流段,是一个典型的喀撕特盲谷湖,水域面积约20公顷,最深处有40米。主要由上、下两个大湖组成,称鸳鸯湖,中间还有多个小湖靠狭窄的水路串联,形成了水上迷宫。湖中还有一对鸳鸯树。
       到得鸳鸯湖,站在湖边看去,清清淡淡的绿色,远山倒映于水中,丽影重叠,果然是幽幽静静一处好境地。昨晚在那摄影店的影集里曾看到一张冬天的鸳鸯湖,远山是皑皑白雪,而鸳鸯湖竟是天蓝色,明净秀丽,一看就受不住引诱,必来此一看。
       站在岸边所能看到的只是下湖,转弯过去该有很多美妙景象的吧,那边有上湖啊。只是没什么人,一大堆船全泊在一旁。乘船游湖需另买票,每人15元,每船可坐6人,可以自己划,也可叫人代划,需另付30元。我是很想去湖里看一看的,既然说得那么好,总有它理由吧。可我一人怎么去,坐在船上重心不稳,又不熟悉,况且划船本事自己心里也没底。
       犹豫好一会,远处有船回来了,就是刚才那几个年轻人,只听那女孩说:真是美极了,像仙境一样。冲了这句话,我决定了。付了45元,一个小伙子抢先跑过来说他来划。我穿上救生衣,跳上船,小伙子用浆一点,船离岸而去。
       人在船中,是在湖面上了,视角和感觉也就完全不同了,清清凉凉一个自我世界。船是铁壳船,虽只有两人,划起来还是要费点力的,小伙子说铁船比木船稳定性好。
       小船晃悠悠,穿过在岸上也看得见的这片湖面,一拐弯,景观气氛果然大不同了。由于高山阻隔,更因为岸边及水中树木繁密,有的枝叶横出于水上,都贴到了水面,使得光线一下子暗下了许多,显得深邃而悠远,一派凄迷幽密气氛。还由于水面上迷漫着一层淡淡的雾,看不到很远,更给人增添了些神秘,果然有身临仙境之感。
       小伙子一边划,一边就当了导游,向我介绍解说着。到得一片稍微宽阔水域,在迷蒙景光下相隔了二十来米有两棵独立大树,从水中抜杆而起,又撑开大伞一般的树叶,遮护住水面。小伙子说这就是鸳鸯树,但没多说缘由起因,或什么传说故事,一般来说这样的趣景总会有人附会着去编出很多美丽动听的故事来的。
       我们继续向北划去,水面看上去很平静,却是逆了水,要略费点力的。小伙子说,鸳鸯湖水是很清澈的,只是前天刚下了大暴雨,河水猛涨,现在湖水浑了些,至少要一周才能清澈。水面上的雾气现在算不得浓,早晨才浓呢,一片的迷迷濛濛。
       小船悠悠向前,在横于头顶的遮天大树浓密枝叶下缓缓穿过。这是个静悄悄的世界,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也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有我们两人。当船浆不动时,真个如是万籁俱寂的世外桃源,连仅有的几声知了鸣叫也是细如游丝、轻吟怯怯,好像它也怕惊扰了这一片宁静,怕搅乱了这千百万年遗留下的已似恒久了的万物和谐、悠幽静美。看着眼前的景色,仿佛就是在屏幕上看到过的“亚马逊河”、“湄公河”的密林深处。时有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树叶,缥缥缈缈、光色氤氲,果不其然就如是梦中仙境了,这番陶醉和这番享受,又岂是几句话能表白的。我想大喊一声,把心中的感念献给这湖、这树、这山、这雾,但我不敢,在天造的美丽面前,谁也不敢造次,都懂得敬畏的。我只在心内默念那些个词语,表达由衷的赞美和感恩。
       小伙子说因下过暴雨水流急,上湖不好过去,转而掉头将船划进树林中,去看水上迷宫。一条条细窄的水道,两边是竹林树木,犹如芦苇荡,但因头顶也有纷杂树枝,故比芦苇荡的感觉好多了,果不其然就是幽幽曲径水中小路。桂树很多,小伙子说到了桂花开时,那个香气啊,满湖飘浮着几个星期散不去呢。
       小船绕来转去,在幽迷天地中委婉悄行,真有点探险者意味了,略提起半点儿紧张。
       待小船从幽径中穿出,又看到了那一片下湖水,心一下也跟着舒朗了。这里一共有六十多条船,小伙子说夏天水多景美人也多,到时排了长队船都不够用。
       船靠岸了,我向擦汗的小伙子连表谢意,他却笑笑说,谢谢我。我明白他的意思。所以真得谢天谢地了,这40分钟从头至尾整个鸳鸯湖上就我们一条船,让我独享了安谧世界中那份无以言说的大自然的静美。倘若那六十多条船一起游湖,岂不前也是船后也是船?我曾在一次五一长假里去游漓江,游览船队可谓浩浩荡荡,前看是船后看还是船,真让人哭笑不得。还有那喧哗人声、再有一些个煞风景的无聊游客,哪还会有这份静谧可享?真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番良辰美景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呵。
       小伙子还提到了这次汶川大地震。他说那天他正在这湖上划船,忽然湖水猛地抬高了半米多,又再回落下来,因为有湖岸作参照,所以确信湖面在短瞬间真的有过了一回陡然的升降。当时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那一刻在很远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地表没动,水位却很敏感很明显呢。
       上岸来,明显就感到了热,湖里面凉快多了。
       出来乘车,去看最西边的卧龙潭。那是一处宽宽的半圆形瀑布,完美的弧线,银链飞溅,泻瀑成潭,其势汹汹而壮观。太完美了,或许是天然之上又有过人力的加工吧。这里有漂流项目,但现在游客稀少,自然没有漂流客。
       这一带有很多当地村民歇息着,路边就是农田,这景区是把村寨农田一并划进来了。
       再往前就是西门了,我当然得回东门再回荔波。
       就我一人,车辆调度让我等三分钟,见没别人来,就发车送我到翠谷,然后换乘停在那里的车再接力送我,依旧是我一人。景区游览车共五十来辆,分三路段分段运行,靠电话调度加上沿途招呼,保证让游客得到迅捷便利的服务。司机都是年轻人,考了驾照再考游览车照,一个个挺认真负责。
       回到六十八级瀑布处,不想再乘车了,还是想多看一眼难得一见的美景,在美景边多耽搁一会。
       又看见了上午就见到了的那坐在两条长凳上的一女一男,相视一笑,女的招呼我坐下歇歇。原来年轻漂亮的她是车辆调度,一天的工作就是手拿通话机一个本子一枝笔、坐在这前不见屋后不见人的半道上。工作确实单调,今天又人少,坐着没事干了,而她一看就是个活跃分子,没人说话自然憋得难受。那个男的是当地人,安全管理员,也算救生员,以防备在危险水域段万一有人落水。哦,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沿途看到好几个这样的人,还看到岸边大石上搁着桔红色救生衣呢。这里想得够周到的。
       女孩嘴不停地跟我说话,真是憋久了吧。工作是没问题,也喜欢,景区里的工资在当地算是很好了,唯一就是时不时地寂寞。她称赞我,说我独自一人不乘车而步行,这段路这么好的景色,可绝大多数人还是要乘车一开而过,他们根本不是来领略自然的美啊,她作为调度当然只能为他们叫车,她也常建议游客们在这段路上走走看看,但听从者很少。听她这么说,我也回赞了她。她又主动帮我选景照相。聊了一阵,我得走了,我又不能这么无事人一样的闲聊下去啊。
       一路慢吞吞往回走,那些个水流哗哗的一级一级瀑布又重看一遍。
       走到铜鼓桥,上午进来时曾坐在车上看到这座桥,现在正好上去一看。走到桥上,晃晃悠悠的,体验了一回铁索桥的感觉。桥下即是斜贯荔波县的樟江,江水很盛,由北而南下,一派浑浊黄泥色,许是刚下过暴雨的关系。两岸是一片的绿山绿树,还有几栋像样的房屋,绿色中间夹着的却是这一条浑浑沌沌的黄水。
       忽然有点不明白,刚才一路看见的都是清清绿绿的河水,它们流去了哪里?往来路看去,发现刚才陪伴了一路的响水河正是一头冲进了这樟江的。那绿滢滢的响水河呵,经过地下暗河里的自我洗涤自我修炼,从一个个山洞洞里冲出,汇集成清清流水,形成六十八级瀑布,飞溅起千万朵白白水花,一泻而下,造出万千美景气象,给人带来无尽的欢愉快乐,却不料最终自己却跌进了浑水中。
       一绿一黄两股水流在铜鼓桥下交汇碰头,缠绕搏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绞和成一团,形成一片斑驳花花的草绿色、嫩黄色。但绿水太少了,那黄水太多了,不过几个回合,再往下游几米远处看,那里已是一派的黄色,绿色已顿然消失不见了踪影,尽被吞吃了。再回过头看,那强大的黄水浩浩荡荡,以横扫一切之气势由北激荡而来,又从桥下继续激越南去,它们一点没变色,黄,依旧那么的黄,而绿水,不见了,消失了,被修正了改色了同化了。
       看着这两股水流相交汇合的场景,油然而生出些感慨,为黄水的强大?为绿水的弱小?为清水的越来越少,为浑水的越来越多,为污染的越来越扩大,为环保的越来越艰难……刚刚从绿水青山中走出来,心里不免一沉。
       走出东门,在里面共呆了五个小时多,算是看满意了。荔波果然美,美在山美在水,尤其是鸳鸯湖和六十八级瀑布,若与九寨沟的水相比也不会逊色,各有风韵。
       车很少,荔波没人过来,中巴也就来得少,等了好久才有车回荔波。一路是顺樟江而行的,现在看樟江的感觉就远不是上午去时的感觉了,看着看着心里就发闷,不好受。
       晚上又在街上走走,到樟江园广场上转了转。县城虽小,广场上人倒挺多,像是都跑来这里乘凉消闲了。有跳舞的、有坐草地上说话的,一拨拨一伙伙的各行其事,这是这个宁静小城的悠闲快乐最佳景光。
       第二天一早乘车去广西河池,想再沿途看看荔波这一边的山林风景。果然,又看到了一片幽静浓绿山区,还看到了宁静山中有几间茅屋,开着门,让人好一阵神往、联想,后来又看到了稻田、玉米。好一派荔波的山光景色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