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踏访桃花江

(2008-07-06 18:18:10)
标签:

桃花江

桃江

天问台

桃花江上美人多

资江

分类: 旅途感录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80年前,黎锦晖的这首《桃花江是美人窝》风行传唱于海内外。词虽有些俗,批评者不少,但桃花江终是因之名扬了天下,桃江县也被很多人记住了,与音乐接触甚多的我自然也记住了。
   上海就有条桃江路,周边有上音附中和美领馆,有聂耳塑像和普希金塑像。我每次路过这条短而幽静的小路,总会下意识想起桃花江,想起那首歌。既然能在上海留作了路名,可见当年的桃江确实是知名的。
   每个人在旅途中选择去什么地方,或放弃什么地方,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这和志趣、喜好、职业有关。我08年远行中就去了桃江。
   从益阳到桃江不远,中巴频繁来去,仅8元钱。
   下车后前后左右看看,却不知该往哪里去,这里实在也没什么必看的古迹,连那个屈原的“天问台”都没标于地图上,估计早已无存。
   顺街随意走走,没看到婉秀的风情,也没看到多少的美妙,眼球始终是游疑的。正巧看到县文化馆在街头宣传展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块块大宣传板上都是介绍本地的民间艺术,主要是民歌,写的很详尽,旁边还播放着相应的民歌录像资料。恰合我意,停下脚步细看。
   我看得很认真,并且发现了有的竟和上海的民歌有很多的相像处,曲调和歌词内容都像,活脱脱如似脱胎于同一母体的姐妹。如高腔山歌“胡呐喊”,曲调格式就与上海的田山歌、喊山歌很相似,尽管一个是在山上唱,一个是在稻田里唱。其中有一首歌名叫《六月里太阳如火烧》,而上海就有一首《六月里日头似火烧》的小山歌。
   一文化馆人员看我驻足几分钟,过来跟我说话,几句一对,即引出一阵好聊,我顺便又问了些桃江的相关问题。
   他告诉我,天问台就在不远的凤凰山上,但只是一个遗址,什么也看不到了。而桃花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曲曲弯弯很有意境韵味、很幽美的,后来在上游造了水库,下游河道被改造拉直,味道就没了。十多年前桃花江水还是绿滢滢的,现在已差多了,不好看了。
   我提起了《桃花江是美人窝》,他笑笑,现在什么年代了,小县城哪还留得住美人,一个个早往大地方跑啦。我也笑笑。是啊,外面世界诱惑力太强大,稍有点欲念的人哪个守得住“冷月葬诗魂”那样的清静孤傲,连在大山深处老老实实过着自己平静生活的天仙妹妹都经不住劝诱,舍弃了纯情的大山来到灯红酒绿大城市,还有哪个美女甘愿忍受寂寞?即便自己想这么做,可那些个半真情半癜狂的男人太多太猛,他们既想充当伯乐又想当一回情哥哥,连骗带哄地不把一个个清纯妹妹们拽出去就不会罢休的。呵呵。而那个天仙妹妹,离开大山,放下背篓,还能是天仙吗?
   我离别他,顺他指点的方向去凤凰山公园。
   先走过大桥,桥下就是桃花江,向两边看去,沿江两边堤岸确实已修砌得整整齐齐,已是人工河模样,没有了一丝引人入胜之感。如此的桃花江,那是没必要去看了,即使泛舟其上也吊不起一点兴味的。
   凤凰山公园不远,就在城区东北。待走进那似门非门但明显是内外分隔标志的人工建物,即进入了凤凰山区域。沿车道往北走,左边即是资江,这是湖南的四大江河之一,桃花江就流入了它的怀抱。
   这里很幽静,树木高大茂密,又有水相伴,景致果真不错。只是像是荒废了很久没人管似的,既没人,一路上几棵大樟树底下还都是密密麻麻白石灰水一样的斑斑点点鸟粪,还看到了几个破碎鸟蛋壳。我不竟抬头向上看,在犹豫顾虑中快速冲跑过去,可千万别来个顶上中头彩啊。树上确有很多的鸟巢,各种各样鸟叫声此起彼伏,婉转如歌、悦耳动听,想必其含意无外乎是呼唤、求爱、孵卵、逗雏一类吧。
   走到半山腰处,见到东一幢、西一排的好些栋像样的旧楼,都已人去楼空,一片荒芜。原来这里曾是县委县政府办公地,搬走已一两年了,就这么空落着,既没拆毁也没改作他用,说是凤凰山公园也没按公园来建设。估计尚在筹划中吧。
   再向山上走时见到一老妇,询问天问台遗址,她说在一幢楼后面,下不去的,即主动带我去看。在山坡高脊上走一段路,就到了一个大凹坑边上,她说这下面就是屈原天问台遗址,岩壁这里有一块石碑。她抓住树干探出身去往下看,却惊奇地说“怎么没有呢?石碑看不到呢。”我也像她那样探身出去,树密壁凹,光线又暗,确实什么也没看见,也许字是刻在岩壁上?她说绕到对面的空楼里可能可以看到,我想想也就算了。又问了她跃龙塔位置,致了谢别她而去。
   那位文化馆人说,桃江没什么古迹,建于清代的跃龙塔是现存的最古建筑。
   跃龙塔面江矗立于山岩上,是由大石垒起,七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虽不名贵,资历也浅,但仰头看它,还是觉到了些孤独落寞的沧桑气色,那份清瘦玲秀让人心生怜惜。尤其其地理位置不错,资江上的过往船只都可望见它,那该是商旅游客或离家或归乡时的一个心理上象征性标志。
   站在这里看资江,透过婆娑树叶,水色清清绿绿的,几条小船缓缓从眼前飘游而过,构成一幅适于入照的景致,很美。湘南湘西前些天都下了大暴雨,江水都已浑浊不堪,这里还好。
   很静,没有人声,只有偶尔的几声清脆鸟叫,还有从江面上飘来的轻微马达声。这一场景,不由得就回想起了年轻时的生活场景,也是这样的绿树、水面,也是这样的在寂静中独有的小船马达声,同样的静美。只不过那时面对的是湖面,现在面对的是江面。
   顺原路返回,再一次从那几棵高大的樟树下快速通过,有一个“彩头”正好落在我前面两米远,还算走运。
   又在街上闲走半圈,走过了空荡荡的步行街,几个穿一样衣服的可爱小女孩欢欢喜喜边吃冷饮边走着,像是刚从舞蹈培训班里下课出来,这天是周六。她们的将来会是怎样?
   没什么可看了。那个桃花江水库虽然可能不错,有个森林公园,但太远了。
   我跳上中巴,坐在那儿静静地看车窗外的过往人流,等着开车。心里对自己说,桃江,我来过了,桃花江,我看见你了,尽管和我心中的桃江、桃花江相去甚远。
(2008.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