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媒体上每天都有两会的各种各样消息,有几个代表发出的稀奇古怪言论也都被敏感记者捕捉住而见诸于报端,尽管他们明摆着是代表自己的企业或个人利益在说话,与民意相去甚远,但人家终归是本届名正言顺的代表,有发言的权利,所以大家应当耐心地听他们说。假若真不满意,那下次把他选下来不就行了嘛。
但昨天晚报上的一条新闻有点让人费解。
记者报道说:3月9日,政协小组会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没有很快离去,而是来到负责会议记录的工作人员那里,在电脑上对自己的发言字斟句酌地修改起来。冯小刚一字一句地说,工作人员一字一句地改,一改就是半个小时……
这条消息同时配了张照片,让大家把当时场景看了个一清二楚。
原来会上的发言是可以不作数的?原来那现场记录是可以修改的?那假如在会上说了几句“放炮”的话,或者说了些什么刺头话,下来后可以改掉?可以不认帐?以至查无实据?
那样的话会议记录还有什么必要,只要叫发言者每人交一篇稿件上来,再集结成册不就行了吗?
每人对自己说的话都是应当自负其责的,说了就说了,如事后真的觉得不妥或者是说错了,那到时认个错不就行了,即兴发言谁又能百分百打保票、滴水不漏十全十美呢?又不是多大的行政官员,又不牵涉国家政策,有必要那么认真吗?
我觉得会议记录那是项严肃的工作,不应该随意修改,更不能有什么加花修饰,那是原始记录啊。当然,记者发稿那是另一回事,为慎重和尊重,他或许会将原话去征询一下发言者自己的意见,那时作些小修改小补充倒属正常事。(20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