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长假,远行是不会去的,不想和上班族们去争挤,更不想去付出高价却只看得黑压压一片人头。连续几天,该是安安心心让自己调养心气、滋补些养分的最佳时机,但又不能一味只做一样事,那样太单调,也就会乏味。所以这两年,总会乘长假时去挑部电影看看,既是聊以调节心情,更也算是给自己的心灵精神补充些养分。
这次看的是《投名状》和《集结号》,各有百来观众。从来不赶时髦,新电影一般不急于看,闻得反响很大了,情节也知了个梗概,那时再去影院里静静心心地看。
先看《投名状》,果然精彩。它是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作了个浓缩,将朝里朝外上上下下之社会百态人间冷暖概括于两小时中。那些个朝廷中的权术、民间的疾苦,民被逼而反、人为己而叛,踩人而登高、借力而升官,打天下心齐、享福了心散,尔虞而我诈、离间又挑唆,无权时口软、有权时心狠等等等等,皆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再加上108人、兄弟结拜这些中国式情谊情结,以及惹事生事之古典式情字从头贯穿至尾,因而,真可说这就是部中国古代历史的鲜活教科书呢。
演员自不用说,一个个都是大名角,各人的戏份对他们而言都不是什么大挑战,算不得难事。台词则是精炼到几乎没有多余一字,言简意赅而十十足足地耐看。按时间和地点估算,那几场战斗的另一方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军队,如此,这就是从反向来说及此事了,跳出了陈旧规矩。一场穷人与穷人的大混战。
今天去看了《集结号》,也是精彩得很。它是从斜面斜角度来表说我们已无数次正面表说过了的革命战争,视角和落点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战争场面能拍到这样应该说已相当不错了,一个小时的硝烟弥漫,一个小时的纯男人戏,让人聚精会神入了戏,那就是成功。前面一半是故事的铺垫,后面一半才开始表说导演、作者想说的本意。不过我觉得,当谷子地在团长墓前听小梁子说当时团长根本就没下过吹集结号的命令时,故事到这里其实已经结束了,想说的想表达的都已和盘托出,而后面的一点延续实际是给按了个完满的光明尾巴而已。有,亦可,没有,更好。不是说在总政治部那里有十几万封同样的寻找部队的信吗?那就意味着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可能一直到死都查无结果、寻无音信。和平年代都有冤假错案,何况是死那么多人的混乱的战争年代。假若是那样处理的话,这电影的悲剧色彩悲情味就更浓了。
感谢陈可辛,感谢冯小刚,各自拍了部好电影,尤其是《集结号》,摆脱了常见的虚假和伪善。因了这两部电影,我的这个长假似乎也有声有色、多了些许意义。(2008.2.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