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弄堂里的几位邻居大男人经常一照面就互相斗嘴激将,然后小凳一坐就摆下棋盘棋子,口说无凭实战为据啊。那是象棋。在中国,不管是大城市人小城镇人还是农村人,也不管是南方人北方人,男人都会下象棋,或者说都知道个车马炮、士相将的。
男人一出生,就选择了刀和枪,拿在手上叫喊着冲啊杀啊的。等到能听故事了,能识字看书了,又首先挑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将》捧着看。渐渐地就在年轻胸怀里明白了什么叫男人,就有了出将入相的志向抱负,而随着这整个的成长过程,韬略和心计,勇武和胜利欲,也一并在心中生成。下棋,正是这一男人心态男人情结的外在表露,是检验心性、智力的最好实践。
我就是在那样自身内因的需要和外在环境的熏染下,无师自通,看会了象棋。我爷爷是喜欢下棋的,不时点拨我们兄弟俩几下,没多时,才小学生的我已能和邻居的大人们下几盘了。由此兴趣渐浓,从学校回家路上,看到下棋的就会站下看一会,有时夏夜的昏暗路灯下,我也会挤在围成一圈的人丛中看人家下棋。当然我是从不言语的,小孩嘛,只是看,只是听人家说,因而就知道了“落子无悔”、“旁观者清”、“观棋不语真君子”等俗语。
在小学里,我自信我是数一数二的,同学中有会下棋的,就会来找我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邻居大人们的对局,也从一开始的输多赢少慢慢到持平,进而又发展到赢多输少了。
下棋其实很简单,就那么几颗棋子,规则也不繁杂,只要头脑清醒,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正常,自然就能掌握好下棋的关键。当然,要下得好,能赢多输少,那是还需要些别的本事能力的。比如良好的心理素质、超出一般的记忆力、高明的大局观、各种胜负棋路套数的熟知……这些都是获胜者必需具备的。
看会了象棋,之后很自然地又看会了国际象棋和围棋,同是棋类,一通也就百通。不过那两种棋下的人少,马路边很难看到,我又不会去正规学棋,所以是在进入青年期后才学会的,多费了些时间。
青年时期,工作单位是封闭型的,休息时被人拉了下过些棋。后来回上海,工作繁忙了,责任也担得多了,我明白,下棋只能是茶余饭后偶尔为之的娱乐消遣。尤其是围棋,一盘一个多小时,感觉实在是有些浪费了时间似的,基本就不下了,由此,棋艺也就没多少长进。但那个时候,看到报上的名家实战棋谱,或者一些残局什么的,还是会被吸引了看一会的,有时还会一直看到全弄明白为止。没办法,毕竟从小就喜欢、并还稍有点着迷过、风光过,这是可以引为自己骄傲的嘛。
当年在临出发去日本的前两天,我去向一朋友告别,他是喜欢下围棋的,那天我算是破天荒地和他下了两盘围棋,近三个小时。因为即将别离,不知以后何日再见,就顺他的意,让他满足一下吧。而从那之后,我再没正式地下过一盘棋。前几天,看到新买的电脑上有国际象棋游戏,兴致突发,下了一盘。可那程序设计好的对手实在不怎么样,拿车来换我的马,拿马来换我的兵,最后当然是我赢了。可当我将对方将死的时候,突然跳出一排字,说本局为和棋,这是事先设定好了的。我一阵不快,闷而不乐。时隔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有兴了,又花了这么多时间费了这么些脑筋,明明赢了却被判为和棋,当然不痛快。
许久没有尝过胜利者的快感了,却是被忽悠了一回,有点沮丧,不服气呢。不过,我终是好心态人,转而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玩过了开心过了证明过自己了,也就行了,又何必在意什么输赢呢?呵呵。(2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