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斋
梁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481
  • 关注人气:5,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近日的媒体消息

(2008-01-11 20:48:48)
标签:

新闻报道

媒体

报纸

广播

电视

杂谈

分类: 杂谈杂说

      一、前几天在上海的电台早新闻中播报当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闻时,听到了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发生污染的新闻,因为那只是一句话的标题,所以我就等着想从上海的媒体中再看详细些的报道,这是与上海市民关系密切的大事嘛。遗憾的是,我在上海的媒体中就是没看到没听到这件事的报道,连几句话的简要新闻、或者哪怕转发外地媒体的报道,都没有(当然我没有看全上海的媒体),几天内只有一张半是上海身份的财经报纸登了这消息。如此,又一次表明了我国地方媒体的地方性官方色彩有多浓,都是只登外地的负面新闻,而避开本地的。我在外地转悠时就常从外省市报纸上看到些关于上海的负面新闻。

       二、上海几条新轨道交通线投入运营后仅十天,列车和站台间的宽缝隙、高落差之缺陷,就已造成了19人受伤,而被绊一下磕碰一下的更是无以计数了,这在市民中引起强烈不满,媒体也报道了多次。可轨道交通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却对记者这么说:“8号线列车和站台的落差大部分在6厘米至9厘米,超过10厘米的地方只是极少数。”真是强词夺理,恬不知耻。试问,9厘米和10厘米相比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吗?难道6厘米至9厘米的落差就是允许的误差?倘若落差10厘米以上的只是极少数,这就是合格工程了?作为总工程师,那是必须对技术标准严格把关、精益求精、负全部责任的第一人,没想到他也来说官话打哈哈了,为自己开脱。
       三、有一天《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是: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多年来,我们的各级政府重视了发展,强调了GDP,照顾了经营者,却忽视了劳动者的权益,以至出现了童工、出现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却拿不到工资、出现了在安全设施极差的煤窑里用最简单工具挖煤、出现了天天加班连续工作十几小时、出现了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机床前干活而造成工伤却又得不到赔偿、出现了众多女工被强制性搜身等等事件……劳动,是人们获取报酬以谋生的必要手段,倘若劳动者不能体面地劳动,也就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那岂不是如牛马了?这是个天大的问题!如今,提出了体面劳动一词,但愿真能在各级政府中被落实。特别要看工会和私企老板,一方能不能真正站在劳动者一边,另一方会不会良心发现而顾及到劳动者利益。
       四、前些天电视里放了一部关于抗战时期1931年至1945年的历史长纪录片,内容详实,历史镜头丰富,比较客观,很是精彩,配音讲解者的语调也很动听,恰如其分,只是他却将陈寅恪的恪(que)念成了(he)。陈先生名字的读音,是学人都该知道的,可惜这位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者、以及纪录片的编导及制片人却不知道。
       五、前几天电台的早新闻里天气预报栏目,一男播音员将长三角各城市的气温预报X度到X度,都读成了0.X度到0.X度,比如该是5度到15度的读成了0.5度到15度,明显错了,且连续了两天。其实只要稍微知道点常识,或者熟悉他们气象预报播音习惯的就不会这么的错读了。
       六、“油、气、电近期不得调价”。言下之意是:春节前后不得涨价,以后则必涨价。
       七、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了总统选举的预选,我们这里的媒体对此事极为关心,每天都有不少篇幅的报道。虽然对这些媒体、记者为别人的事忙乎得这么起劲而觉得好笑,但不管怎样总是让我们多了解了些人家的国家大事是怎么在公开运作着的,给中国老百姓提前普及了些选举知识,总是件有益的事吧。(2008.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