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上看到一篇由一名体育记者写的短评《金牌与政绩》,文中批评了国内一些省市为了地方利益和政绩而让国家级的优秀运动员在城运会上疲劳征战,以至浪费了一个月的奥运备战宝贵时间。“地方利益,与奥运备战,孰重孰轻?”在作者看来,当然“答案不言而喻。”不过,我却觉得有点偏颇了。
唯金牌论又何止是地方体育官员仅有,国家体育官员们不也都是如此心态?他们渴望奥运金牌的心理和那些地方体育官员们不正同出一辙吗?更还有包括该记者自己在内的众多国人不也都把金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吗?好像金牌就等于了国家利益,等于了国家荣誉、国威、国力、国格。
奥运会中有些项目是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的,可我国参赛的哪个不是职业运动员?从小就开始闭门训练,终年奋斗,不就是为了去争一块金牌?
最近女足又在选新帅,因为原来的教练走了。要人家保证将女足带进前几名,人家没把握不愿夸口签“生死状”,那就只能走人。当然这“生死状”与生命是无关的,最多就是和薪水奖金挂个钩而已。但体育比赛哪个能打保票?输和赢、得第几名都能预定,那还要比赛干什么?若真有谁敢拍胸脯,那只能说明这人的狂妄无知、功利心太重,这样的人还能相信?从这一事中亦可看出,我们的体育官员们都是急功近利者金牌至上者,都把比赛成绩看作是最大的大事,因为他们都明白,他们的政绩要靠这比赛成绩来证明,那是他们升官发财得名得利的垫脚石、敲门砖。政绩是胜利者写下的,金牌决定一切。
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作为体育记者,文章作者自是很明白的,“都说奥林匹克的精神,已超越简单的金牌上的意义。”他又承认,“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我想,作为运动员,自然是要多参加运动会。他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为自己、为家乡、为国家去努力拼搏争得荣誉,也争得名和利,他有他的当然理由的,他也有他的当然责任的。
还是那句话,别把金牌看得那么重,别把金牌跟那么多政治意味的词划等号,那样的话,我们运动员的精神压力太重了。要他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去承担国家荣誉的得与失,岂不太残酷太无情了?假如我们观众席里少几声“国骂”;假如我们能尊重赛场上的每一位选手,不管他是哪国人,不管他的成绩如何;假如我们的啦啦队不是官方组织的,口号不是统一制定的;假如我们的观众退场后,看台上能干净如初……如是那样,那么中国的国威、国力、国格、名声、美誉等等,就都有了,那远比多得几枚金牌更具说服力,更具震撼力,更具现实意义。难道不是?(2007.10.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