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的现代音乐

(2007-08-23 20:02:37)
标签:

影评/乐评

现代音乐

分类: 艺苑走笔
       源自欧洲的“西洋音乐”早已风行于世界,成为全球音乐的主流,并主导着世界对于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日本在这一方面比我们早起步了许多,他们在进入明治后,就开始引进欧美西洋音乐,并于1872年开始在小学中学开设了音乐课。
       现代音乐,一般认为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以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等人为先声代表,代表作品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现代音乐和此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最明显的区别特征就是调性的瓦解和不协和音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并被不断地强化,那些音乐家以及后继者们积极而持续地向前推进着这一进程,对传统概念上的审美和表现手法作了不留情面的舍弃。发展到后来,扭曲的、暴力的、抽象的、具像的、游戏式、数字式、逻辑式、纯形式等等五花八门,各显神通。20世纪本就是个社会动荡复杂、思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比社会往往先行了一步的艺术家们自然要寻求一种比“现实主义”更能表现这观念被扭曲、充满了冲突的社会状态的艺术形式。音乐家们选择了“现代音乐”。
       日本的现代音乐起步也比我们早,1931年就有了近卫秀麻吕的《雅乐〈越天乐〉》,1941年又有渡边浦人的交响组曲《乡民》。雅乐是日本的宫廷音乐,至今仍保留有好些曲目,在一些皇室大祭典礼上常有演奏。《雅乐〈越天乐〉》以庄重肃穆的雅乐旋律编配而成,小号带着铜管在鼓、铃的陪衬下,从头至尾吹奏着主旋律,简单的长音拖出长腔,旋律中经常同时重叠出现大小二度,其效果就如是尺八、管子之类乐器的装饰颤音,别具意像。《乡民》分别以《集会》、《庙会》、《舞蹈》三个乐章组成,叙述乡野民众的几个风俗场面,旋律流畅而优美。
       不过这两首乐曲在感觉上与现代音乐还不那么贴切,与欧美的还有间隔。1957年,武满彻创作了《为弦乐而作的安魂曲》,这首近9分钟的乐曲可说是日本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具备了现代音乐的要素而又独具日本音乐特质。
       安魂曲是一种为死者而作的特殊的弥撒音乐,莫扎特、柏辽兹、威尔第、勃拉姆斯等欧洲大音乐家都写过安魂曲,表达各自对死亡的看法。而武满彻的《安魂曲》则是表达了一个东方人的思索和情感,精彩而动人。
       该曲的旋律凄婉悱恻,基本都由小提琴奏出,音符与节奏简而不繁,惟增减音程多,将人拖入深深的忧苦悲伤中,再加上不协和和弦贯穿始终,使人心像是被什么绞揉着似的,无言的难受。后半部大提琴曾奏出节奏铿镪的几下三连音,可和弦却嘈杂如噪声,紧接着小提琴引导了旋律几次挣扎着冲向高音,又一次次无奈地被低音区的混沌和弦拉回,乐曲最后在苦痛渐归于沉静中终结。这是一首让人心不安宁的安魂曲,见解独特。
       我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东京听过当时活跃于东京的现代音乐创作团体“深新会”五位音乐家的作品音乐会,他们的技巧水平自是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但也和全球的一样,更趋于抽象而难解了。
       看抽象画,都说你爱怎么想象就怎么想象,你想什么它就是什么。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很难从中看懂画家的意图和思想。普通人往白布上抹油彩,那是瞎胡闹,是垃圾,画家往白布上甩油彩,那是一种意念的表达,是作品。大多数人是怎么也分辨不清其中的区别何在的。
       现代音乐也如此,越向前走就离原来人们头脑中认可的那优美动听、赏心悦耳的音乐越远。不仅有抽象的,还有具像的,后来更有纯机械式的。东京一位作曲专业毕业、赴欧洲留过学、也写了些现代音乐作品的青年教师对我说,一些作曲者已纯粹将创作当游戏玩,他们只构想一句音乐,然后以重复、类推、对称等手法,顺过来倒过去,一小节一重复、再八小节一重复、再十六小节一重复,然后将音符排列秩序颠倒过来再重复(就像我们的回文诗那样)……用不同手法几次一重复,整首乐曲就完成了。并且他还可以说出整套的理论和完整的创作意图。
       现代音乐么,或许就是越离奇越别出心裁才越显出新意。而人们已很难从中找到作曲者的灵魂以及作曲时的情感了。(2007.8.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