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电影

(2007-08-20 18:17:16)
标签:

随笔/感悟

电影

分类: 岁月留痕
       由于工作关系,曾看过很多作为内部放映的外国电影,这是我国特有体制下的某一时段内的特有现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北京渐渐兴起小范围内的外国电影观摩活动,各大部门各大单位往往趁召开全国会议等活动时,或以参考借鉴、或以休闲消遣之名义去有关部门租借来几部外面不公开放映的外国电影,找个大礼堂放上一晚,招待参会者及相关者。我那时有机会因公去了几回北京,短则一周,长则月半,近乎周周有电影看,少时两部,多时连放四部,直看到半夜三更,当然,再晚精神也很好,谁也不会打磕睡的。像《魂断蓝桥》、《卡桑布兰卡》等经典影片就是在那时看的。除了老影片,还有正当时的新影片。由此才知道,在那样一个拒绝西方文化的年代,其实我们并没有停止进口外国影片,而且很多影片一引进就马上译制好了。当然那不是给全国人民看的,老百姓们那时只能看几部朝鲜、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的电影,那也是外国影片。
       八十年代后,上海也开始了这类小范围的内部观摩活动,相关单位人员半月一月里也能看到一两部外国电影,因为上海的电影资料也是够丰富的。当然,与北京相比是逊色许多的,北京都是中央一级的单位,牌子硬、来头大。
       我算是借得一些光,在那些年月里看过了多多的常人没能看到的电影。像《甘地传》、《侠盗罗宾汉》等至今还印象深刻。
       那样一个独具特色的时代毕竟已过去了。不过,对于文化的掌控制度,其观念心态、其松紧尺度,至今仍然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和反思之处的。(2007.8.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蟋蟀声声
后一篇:今年的书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