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发生了死人事故。一人想上车,因人多上不去,门关上了,而这时身后的屏蔽门也自动关上了,他被夹在尺余宽的两门中间。司机是看不到这一切的,照常启动,惨祸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
地铁里常有冲锋族们在铃响了开始关门时,仍从站台上大步奔过来冲进车厢去。早半步的,从门的夹缝中挤进去了,晚半步的,就被正闭合的门挡在了外。这般的冲锋,谁都知道是很危险的,但还是每天发生着这样的惊险一幕。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地铁部门在站台上安装了屏蔽门,以为这样就可万无一失。但是屏蔽门安装后,冲锋族照旧冲锋,惊险一幕还是屡屡发生,并且显得更危险,只不过每次发生险情后,夹在两门中间的人都被及时解救了,因而这一问题并没引起重视。
装屏蔽门的出发点肯定没错,且也是积极的,但,其实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多一道门或少一道门,关键是人们的意识问题。若思想上没这意识,多一道门,在增加了某一种可能性下的安全系数时,却也许减弱了在另一种可能性下的安全系数。屏蔽门就是如此,它具有这样的双重性,利弊共存。
我们的不少人对于红绿灯的漠视,对于争先恐后的习以为常,对于违章不守法的无所谓,对于公德的毫无自觉全不顾及……在这样的人面前,即便装了十道加强安全的门,即便有再完整的规章法律,那都是苍白无用的。
另外,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你既然想提高安全系数,那就该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已经发生过那么多次两门夹人事件,你就该意识到这屏蔽门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发生祸事的可能性很大,早该及时做些补救措施了,防患于未然嘛。可是他们什么也没做,完全的一副侥幸心理。想想人家汽车公司,仅因为一个小零件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就大动干戈全球召回几十万辆车子进行改装。我们为什么就没有这份责任心?
有了规章制度,更要有严谨的守护者、严肃的执行者、严格的监督者,否则,那些文字就如是一纸空文,有等于没有。
早有人说过,有形的硬件对于我们都不是难题,马上就能与国际接轨。大楼可以造起来,隧道、大桥说建就能建成,连磁悬浮不都建成了嘛。但,那软件,那无形的人的意识,离接轨差得太远,与硬件完全脱节,跟不上趟。
这就是现实。(2007.7.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