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不仅有以人民币标价的A股,还有以外币标价的B股,上海市场的B股以美元买卖,深圳市场的B股是以港元买卖。
这样的事并非我国独有,也非我国首创,世界股票史上早有先例。
B股股票共有一百多家,这些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也同时在A股市场上发行了股票,但,虽为同一家公司,并在国内同一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由于使用货币不同,又对参与买卖交易者各有各的限定,所以同一公司的A股和B股在同一时间内的价格完全不同,有时甚至相差极为悬殊,价差两倍以上也是常有的事。
开股东大会时,B股股东和A股股东坐在一起,享有同样的投票表决权,分配的红利也完全等同,却存在如此严重的价格差,而且连续十几年,都快二十年了,壮年人都熬成了白发人。这么个看似很难,其实并不很难的问题就这么久拖不决,像个怪胎似的悬在那儿。当年创设时尚可理解,现在还不想办法解决它,却不能容忍了。
十来年前,人们管B股为“小蜜”,因为那时只允许境外人或出国归国有护照者才可开B股帐户,显出些神秘和身份的富贵。那时港台商人大量涌入内地,仗着钱多在内地包养小蜜成风,既为包养,就得扔钱,或买房或买首饰,或开个B股帐户拿点钱给小蜜们玩玩,弄得那B股也真像小蜜一样了。既无A股那副流氓无产者模样、大起大落上下纵横之狂放大气、赢得痛快输得酣畅,也无A股那样被管理层呵护有加、不时给喂上几口奶。B股总是那副小妾样,小家子气地畏畏缩缩跟在后面进一小步退两步,形象、气质、名份,果然就是一副小蜜腔调。A股是大男人,国家要借它的力、利用它的鲁莽,来解决很多棘手问题,而B股则是可有可无,只是一桌大菜中的一小碟甜点而已,有它开点胃,无它照样吃饱饭。
整个来说,B股十多年来是熊长牛短,只看到它是跌了再跌,新低还有新低。唯有01年那次向境内居民开放,引发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暴涨行情,连续数天全部涨停,堪称蔚为大观。那是因为加入WTO的需要。可惜好景不常,几个月的牛市换来几年的熊途,又和前些年一样,步入漫漫下跌回归之路。
倒也有过几次脉冲式的小行情,那都是听了一阵风,和A股合并什么的,可惜每次都仅仅只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更快,风一过,什么痕迹也没留下,B股还是那样理性地走它自己的路。
时至今日,A股的股改已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问题好象就只剩B股了,何去何从,总要解决啊,这么个同股不同价问题已明显困扰着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
前几天,证监会出台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可以以QDII方式投资境外证券市场,买卖境外的股票,却唯独不包括我们自己市场上的B股,又一次失落,又一次被遗忘,看来B股的解决还得再等一些时了。
B股今天是带头大涨,又吹来什么风了?(200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