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许多盒录音里有一盒是十八年前在东京的音乐会现场实况录音,前几天翻出来重听了一遍,声音还不错。
那是上海交响乐团在东京的演出,地点是涩谷的东急本店音乐厅,时间是89年秋天一个周日的下午。之前一天乐团里的朋友曾和我约好,说他有票,叫我到时在门口等着,可我等过了时间也不见他出来,时间不等人,我只能自己去买了张票。那天是老柴专场,我是想听那场音乐会的。
那天演奏了两个曲目,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和第四交响曲,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86年在莫斯科第8届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上获得银奖的薛伟,薛伟曾到英国留学,在国际大赛上多次获奖。
薛伟的演奏水平自是没有疑问,尤其是演奏他的获奖曲目,自然得心应手不在话下,因为那可是在人家家门口班门弄斧得的奖啊,含金量勿庸置疑。唯一的,像是年轻气盛了些,那天有一两处稍有些急。而上海交响乐团以前听过好多次了,很是熟悉的,感觉依旧不错,只是圆号和大管的和声有点打架。
老柴的第四交响曲,副标题也叫命运,但和贝多芬的命运是不一样的。这部作品是老柴在草率结婚又很快分居后写的,当时得到了梅克夫人的资助,老柴是将此作品题献给梅克夫人的。作品的主旨是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对幸福的渴望,这也是老柴创作技巧、表现手法、色彩变化极丰富的一部交响曲,我是喜欢的。
乐曲一开头,就是铜管乐器气势磅礴的号令式引子,圆号长号不算好,待小号一响起,音色纯正、器宇轩昂,顿时情绪为之昂奋一振。没想到小号比我印象中的好了许多。接下来四个乐章依次循序渐进向前推进发展,观众们屏息静听,一乐章完了,没有一点掌声,都懂音乐会礼节的。只有好些个咳嗽声,是将憋了多时的嗓子清理一下。
上海交响乐团的弦乐一向很好,尤其是小提琴声部,丰满圆润,高音处音色很是漂亮,这是有多年传统的,那天的感觉也同样如此,即便是第三乐章的拨弦,也照样很是出彩。小号也相当精彩,超出我的预想,以前我是最担心他们的,坐在台下老为他们捏一把汗,生怕他们冒炮,即便不冒炮,音色气度也总有些欠缺感,不那么令人满意。那天我是满意了。但圆号差一些,小小的咕噜了好几次,音头老控制不好。
总的来说,那天的演出很不错,圆满而成功,整个乐团整齐而训练有素,严谨而一丝不苟。唯一一点小遗憾是,相互衔接中还缺少些余韵和共鸣,这也是国内很多乐团的通病。
全曲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极为热烈,足足响了近三分钟,乐团又加奏了简短的一曲日本民谣。
结束后我去了后台,碰到几个熟人聊了聊。有一个日本老人也找到后台,拿了相机要和薛伟合影留念,我帮他了了心愿,又帮他当了几分钟的传话者。然后这位老人拖我去咖啡馆小坐,向我介绍了他自己。他真是个古典音乐迷,且近乎痴狂了,凡国外的大乐团来东京,他都来听,并要和有名演奏家合影,他得意地告诉我他已有很多这样的珍贵照片了。一位可爱的老人,我跟他也就这一面之交。
那天我的座位挺靠前,录下的音响效果不错,各声部很平衡,只是由于微型小话筒是夹在衣服上的,有时无意识地侧一下身、翻一下节目单,弄出了好些杂音,中间还因为换电池遗漏了一小点,但这些现在看来都已不重要,有这么样个完整录音保存至今已经很不容易了,够满足的了。(2007.6.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