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梁斋
梁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351
  • 关注人气:5,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风光(一)

(2007-06-04 11:28:40)
标签:

旅行

文化

新疆

分类: 吾行天下
 
       T53次车是上海至乌鲁木齐的超长线车,很多年前,我二姐曾乘这趟车在上海和乌鲁木齐间每年一次、来来回回持续了好多年。那时车慢,需三天四夜,就这么坐在拥挤狭小的座位上八十几小时动弹不得,想想也真够受的,且还是在连续几个通宵无法睡好的情况下。那时上海人去新疆的很多,一年一次探亲假,所以这趟车天天爆满,每个人都随身携带十来个大旅行袋,除自己的一年吃穿用品外更多的是帮别人带的,都是互相帮忙谁都一个样,当时都称这趟车是强盗车,争着先上车就是为抢行李架,等车开时,整个行李架上座位底下走廊里都被塞得满满当当。几年后随了上海知青大量远赴黑龙江和云南,去三棵树和昆明的车也被戴上了这顶帽子。
       车上人不多,有些空座,跟以前是大不一样了。坐定,看向窗外,这就去新疆了,甘肃走过了,不过转完新疆回程还是要经过这里的,就这一条铁道线嘛。还有天水也是要去看的。
       新疆,顾名思义既是新的疆土新的疆域之意,这是很晚才有的名称。古时,这一片疆土、以及再扩展出去些更广大的疆域都被称作西域,所指范围以元代时为最大。这块土地历史悠久,在大大小小绿洲上形成过若干个小国,自西汉起,西域正式归入汉朝版图,之后的各个朝代都对西域进行了管治。直到清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立了新疆省,自此新疆一名沿用至今。
       新疆的地貌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三山夹两盆,北部有阿尔泰山,中部有天山,南部是昆仑山,中间则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都相距遥远,湿润气流吹不到这里,所以新疆气候的最大特点就是干燥,降水稀少蒸发迅猛,年平均降水仅145毫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3%。光照倒是很充足,仅次于青藏高原。
       新疆的文化也是悠久灿烂的,东西方众多民族、世界的四大文明均在这块广袤大地上交流汇集、碰撞融合,积淀遗留下了丰富深厚的历史蕴藏,石窟古寺、故城遗址散落于各地,丝绸之路的中国部分大多是在新疆境内。另外从旅游资源上说,高山雪峰、冰川湖泊、沙漠戈壁、森林草原、民俗风情,也是应有尽有。可以说,新疆是好游者必要来看一看的地方。
       到哈密这段路不长,就三个小时的车程,全程看到的尽是荒漠,也终于见识了什么叫戈壁滩。一路车向西北去,好长一段时间里竟然看不见一样活物,动物没有植物也没有,连红柳、荆棘、芨芨草什么的都没有,光秃秃全是小石子、沙砾,一片赤裸裸的素面朝天干荒滩地,这样的地貌真有些让人心惊,长年生活在江南的人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的,地上竟会没有土没有水。
       有一段路的铁道两边几米远处整整齐齐严严实实矗立着一长排水泥枕木,枕木外就是大沙漠,那沙漠已经比枕木内的地基高出了一米,埋到了枕木的一半高,已和铁轨的高度相近,再过若干年,怕是防守不住这沙漠的攻击性侵袭了,就象黄河水已经高悬于人的头顶一样,沙漠也将高过铁轨。人与自然的角力争斗,你死我活般残酷,在漫长岁月里始终见不出分晓,短时间看,赢了,可长时期再看,实际是陷进了自己挖下的陷阱里。人定胜天,只是个意志上的信念,多多的只不过像是在做拆东墙补西墙的掩耳盗铃游戏而已。
       车到哈密,日头正当午。
       走出车站,广场不小,人却不多,但还是一下感觉到了这里的别样风情,与甘肃是完全不一样了。随处看到的多是哈萨克或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各占得一半市面,那各种各样的大招牌上也不只是汉字了,几种语言充斥于两耳,除了汉语,其他我是分辨不出其民族归属的。
       先买了地图,大致看了下,看到有旅游观光巴士,即上去询问。售票员身兼导游,是个文气的汉族女孩,向我介绍了这是新开才几天的观光巴士,顺着城区主要街道开,沿途还会作些介绍的。我一听,正合适,就坐下。乘着车没开,乘客就两人,我又向她多问了几个问题。
       车开了,很慢地开着,真个是让乘客游览观光了,可惜并无多少精彩可赏处。导游介绍着哈密概况哈密特产,也介绍着两边建筑物,路是很宽,但人太少,空空荡荡的。到了市中心,稍见了些热闹,我依着导游的指点,下车去换公交车,我要去回王坟。
       回王坟,也叫哈密王陵,是清代哈密王及其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哈密回王是清代哈密维吾尔地方封建领主的习称,1697年哈密维吾尔首领因帮助清廷平定噶尔丹叛乱有功,被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其部被编为蒙古镶红回旗,爵位世袭。自此,其后裔由王公、贝子、贝勒一直晋升为和硕亲王。哈密王权从1697年起至1930年结束,历九世、共233年,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封建王公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
       下车,已是在城南近郊,又走了点路,到了景点门口。门票20元,好象有点贵,不知里面有些什么,这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门挺有风味,伊斯兰式,形状图纹精致细密,高高的气派着,可没人,用门可罗雀一词正合适。里面也空空静静的没什么人,连检票的都是看到了我才从阴凉处走过来。介绍解说很少,都只有一句两句的,只能自己凭感觉看了。
       就几座孤独的建筑,倒是各各有着特色。最大的一座是伊斯兰风格的七世哈密王陵墓,始建于1838年,建筑面积有1500平方米,下方上圆,四角为瓷砖镶砌的圆柱,整个建筑均以白地绿花瓷砖砌造,清淡洁净,圆形拱顶是绿色琉璃砖,高25米。想进去看,门却锁着,等了会,才过来一人把门打开。里面简洁肃穆,没有任何多余的摆放物,穹窿形拱拜内顶上虽然也是彩绘装饰,但和佛教的金碧辉煌是有根本性的天壤之别的。陵内依次排列着大小不一简简单单的墓棺,除七世王外,还有其王妃、其子八世王及其他家庭成员共40人。我就安安静静地看着,听那开门人告诉我大概的些许事,因对风俗规矩不熟,生怕做错什么,老老实实看了一会就退出来了。
       南边是并排的两座建筑,那座二层为四角、三层为八角的是九世王陵墓,这建筑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外观是中原汉族亭阁式三层木构建筑,而陵内仍是维吾尔式穹窿形拱拜,里面也是简单的排列着一座座墓棺。另一建筑是台吉陵,外观也是汉族风格木构建筑,但二层和三曾均为圆形檐。
       外面也有几座石质墓,底下是长方形基座,上面是倒心形的石棺,全部是白色,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之感,伊斯兰的陵墓、对于身后事的平常心态和处置方式令人敬佩。
       旁边还有座艾提尕尔大清真寺,那自然是典型伊斯兰建筑了。此寺建于17世纪初,建筑面积近两千平方米,规模宏伟。稍稍看了看,里面很漂亮,由108根雕花大红木柱支撑起天棚,柱头是莲花状,四壁和天花板上都是彩绘花纹图案,可同时容纳1800人做礼拜。
       新疆的清真寺自然很多,据说数以万计,著名的有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新疆现存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其他的还有乌鲁木齐的陕西大寺、南大寺,伊宁的陕西大寺,库车的库车大寺,和田的加曼清真寺,吐鲁番的额敏塔清真寺等。
       回王陵里除了这几座建筑,就再没什么可看的,周围环境也没什么布置,树木花草只是零星点缀不成景致。走进门边的小店浏览一番,里面物品自是新疆各民族的了,先了解个大概,熟悉一下,接下来几天会经常见到这些新品种小物件的。
       走出大门,门口就有车站,但他们说车很少,那就往前去仍乘刚才来的车吧。看地图,不远处有座被称为“圣人墓”的盖斯墓,那是唐贞观年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等三人来中国传教,后盖斯病逝于此即葬于哈密东郊,此墓是1945年由穆斯林集资将盖斯遗骨迁来此地新建而成的。我不想看,就顺原路回市里去。
       在市中心转悠,虽人口不多,但商业街区也照样是人来人往。走进一条弄堂,里面一片小场地,和其他城市的一样,也聚集了些小商品摊点,购物环境和气氛同一个特色模式,只不过眼前晃动的脸庞多有些不同了,传入耳朵的话音语调很多都听不懂了。
       走过一小区,街边有几个汉族老人各自独个站着,两手背于身后,百无聊赖目无表情地看着街看着人,有一个男的还有一个女的都还穿着老式蓝色中山装,不免就猜想他们或许就是解放后从其他省份来疆支援工作的科研人员或技术工人,看他们饱经风霜一脸落寞没有一丝笑意的神情,心里就有些发酸。人生进入尾声到了最后阶段,总是万事皆空、默然无语,尽管他们内心里依然是心潮澎湃千思百念,可说什么都觉得无意义了。他们经历过的磨难体尝过的辛酸是我辈人不能比及的,后人们以后也是要走过那一段前人已经走过的路的,人类就是这么一代接着一代、一代顶着一代,生生传续下来的。我,似乎是过早感知了人到老年时的心境和心灵体验。
       大街两边人行道上有长椅,背了包走了多时有点累,就放下包坐下来,也象老人们一样看着街看着人。开过来两辆车,小卡车上站满人,象是去办丧事的。那边传来“得得”马蹄声,走来三辆马车,运载的是哈密瓜,就象照片上常看到的,戴着小帽留着一把白胡子的新疆老人手执鞭子坐在车上。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种,古时叫甘瓜,因为清代时哈密王向朝廷进贡而得此名。另外原产地为非洲的西瓜是经由新疆传入内地的,故而冠了个“西”字,而葱、韭、胡萝卜、黄瓜等的原产地就是新疆,据说小麦也是呢。
       新疆现有47个民族,人口较多的有13个,其中超过十万的有6个,排序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最多的维吾尔族是869万,汉族是759万,全区总人口是1905万,其中少数民族为1145万,占60%强,占比仅次于西藏,这些都是2002年的统计数据。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人口占了45%以上,自治区就是以其民族命名的,古时候曾有过袁纥、乌护、韦纥、回鹘、畏兀尔、畏吾尔等各种名称,1934年统一改定为维吾尔。
       在时代广场转过一圈后,没地方可去了,看看表早已过五点,天色却一点没有暗下来的意思,就去上了会网。
       到火车站,买了半夜的票去吐鲁番,估计到时天还没亮,就叫乘务员别忘了提前叫醒我,六小时的车程也就睡着了四小时多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