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憩静安公园

(2007-05-04 18:04:03)
标签:

休闲

旅行

分类: 世象随笔
    昨日路过静安寺,想到了静安公园,就顺道去看看。
    静安公园原本就不大,这些年里因了拓路、造楼的蚕食,又被盘剥削瘦去了一圈。幸好由于地理位置极佳,老上海人终是不会忘了它的,人流依然甚旺。
    从一号门拐进去,中央大道两边的32棵百年古树悬铃木,一棵棵笔直挺拔,依旧是绿叶青葱精神焕发着。那是1897年种下的,原先共34棵,它们一起见证了上海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是公园的珍贵遗存,也是最值得夸耀的。
    走到东北角。看到了那尊白色大理石的女教师塑像,文静而端庄,这是尊师重教纪念碑。像前的大草坪整洁漂亮,一片翠绿秀色,顿时勾引我想起了许多年前正值激情高扬时,曾和些志同者在此草坪上席地一圈,高谈阔论笑说今古,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有激情。
    耳边传来了很响的机器轰隆声,围墙外紧贴着公园正在建造两幢大楼,已拔地而起造得老高。抬头仰望,如此庞然大物一下就给了这片草坪以压迫感,若现在再坐到草坪上,视线看不远,心胸得不到开阔,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将受着无干系的许多人的监视,你看不到他他却看着你,心情就会很不舒服。陡然地还冒起了种恐惧,好象这大楼即刻就会坍塌下来将草坪全部覆盖似的……如今,还能无忧无虑地在这草坪上嬉笑玩耍、慷慨激昂吗?
    走进八景园,门票3元,是新建的,仅占地2300平方米。在小小公园里再划出一小块地,将原来的“静安八景”复原归拢于一处,是想以小见大吧,或许也能有点小收入以供日常维护之用。
    静安寺是很有些历史的,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的赤乌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后来到十三世纪元代,古寺周围形成了八处名胜古迹,遂被称为“静安八景”。
    顺着小径,也就把静安八景一一看过,即沪渎垒、陈朝桧、赤乌碑、虾子潭、涌泉、讲经台、芦子渡、绿云洞。那“虾子潭”的说明挺有趣:相传宋代静安寺一僧人向渔者赊虾一斗食之,后来渔者索钱,僧人乃将虾吐于潭,虾仍然是活的,但已缺了芒,从此,此潭中遂出产无芒虾。那“涌泉”是八景中最知名于沪上的,相传古时此泉昼夜沸腾,因此又被称为沸泉,清同治时,曾重砌石栏加以保护,并为其题写了“天下第六泉”。
    园内小池边有一亭,名“鉴亭”,两边柱上有副联: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是朱熹《观书有感》七绝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有名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隔了点距离,看不清是何人书写于何时,用意自然是明白的。
    那边还有座墨色的蔡元培先生铜塑像,坐在靠椅上,手捧本翻开的书,不过旁边那篇记其生平的文字,读下来不怎么顺心。
    走到小池边,在漂浮的片片荷叶间,已开出了好些朵的荷花,白的、黄的、粉的,更还有一朵是玛瑙玉那样的桔红色,仿佛用蜡做成似的,那鲜嫩颜色极具诱惑地逗引着人眼的审美。粉色的几朵已开得很盛,几层花瓣以不同的色泽一层一层展现着娇媚,最下面一层是粉白,第二层是粉红,再往上是淡红,最里一层则是鲜红,拥围了一圈黄蕊,又裹住了中间的花之心。真想用手掌像池水那样托着它,好放在眼前细细欣赏。池边有一片黄菖蒲,开了一片鲜黄色的花。
    杜鹃花已到了后期,多半谢了,焉焉地耷拉在那;蔷薇们开得盛盛的正当风华时;月季是常开常新,几朵大花各自一番颜色;花期本为6月至9月的六月雪,竟也抢着开出了小小白花,不过零星几点还形不成如雪景观;坡顶上的一架葡萄已长出一串串芝麻粒大的小不点;还有那金黄色杆上有几数条绿色纵条的、漂亮的黄金间碧玉竹,生出了许多的新笋,一个个蹿起一尺两尺高,皮崩开处,鲜嫩的黄伴着一道道鲜嫩的绿……
    静安公园虽小,可也五脏俱全,大树、草坪、丘坡、亭台等等无所不有,儿童乐园里孩子们在嬉嬉闹闹,健身角里几个老人正“嗨嗨”地练得起劲,这一边在练唱跳舞,那一边在下棋闲坐,茶室里各各品茗清谈,长椅上看书看报各得其所,哦,坡顶上有一人躺着霸占了整条长椅。
    天很热,穿短袖者多多,穿着外套的我感觉到了难受。终究只是小公园,一转两转三转,再也无甚新鲜可看,就从二号门穿出,步入延安路。(2007.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建筑的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