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又大提速了,这是自1997年4月1日以来的第六次,十年六次,动作不可谓不大。
提速,自然是好事,益处多多,早有推广宣传者将其一一说尽,谁都不会怀疑。但,实际上并非尽是好处,并非对谁都有益,对某些车次某部分乘客来说,可能反而是损益。
第五次提速后不久,我乘K256次车去张家口,看着行程时刻表,一下没弄明白:提速了,且沿途还少停了几站,怎么所耗用时间反而比原先要多一个半小时?直到后半夜,车子在兖州趴下不跑了,眼睁睁看着窗外每隔七分钟呼啸而过一趟趟的直达车,这才明白了大提速后此趟车反而走得更慢了的原因。
上海发出的几趟Z字头直达车,再加上从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合肥等地发往北京的直达车,京沪线上总共有十几趟,我乘的车这一让一停就是一小时四十分钟。可见,让一些车跑得更快是建立在让另一些车跑得更慢的基础上才取得的,并非齐头并进大家一起快起来。支付了与原先相同的价格,却要比原先多化些时间,这趟车乘客的利益显然是被侵害了受损了。后来我细看了时刻表,发现另外几趟下午从上海出发往北去的车也同样因为这原因或多或少要比原来多耗些时间。
又是个钱的问题。Z字头车是高档车,设备好、速度快、价格高,而T车K车及普通车的设备、速度、价格则是逐级递减。说的不好听些,也就是富车提速、穷车减速,穷车与富车形成了剪刀差。
这次大提速的时刻表已看到,由于加开了几十趟城际动车组车,受让道影响的车也就更多了,连上午出发往北去的几趟车也要比原来多耗些时间了。T字头车也被狠狠地降了个等级,那趟到扬州的短距离T车竟比原来要慢去半个小时多。
铁路只有这么一条,运载能力有限,若要让所有车都快起来,确实是难事,但也决不能只顾了高端客户的需求,而不顾及、甚至是损害低端客户的利益。同样都是原价,你享受了提速,我却承受了减速,这合理吗?
但愿提速,真的能让各方共赢,让所有乘车者都能享受到提速带来的好处,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发展新等式。(2007.4.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