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泰坦尼克号》末尾,海水淹上甲板,四位提琴手演奏完最后一曲,默默相互道别。但三人走出不远,另一位站在原地又拉起了琴,孤独的琴声传来,牵扯了三人的双脚又一步一步走回来,举起琴,拉动琴弦。音乐声又变成了完满和谐的四声部,温馨安祥。在面对如此重大灾难、面临死亡时,这四位已走过数十年人生路的老人显出了无比的超脱心态和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同时,四人的默契和相互分隔不开的情谊也令人心生敬慕和感动。他们之间有一个联结纽带,那就是“四重奏”。
年轻时,有一次很多人巡演去了,留下我们少数几人,除了白天的正常工作安排外,一到晚上,整栋楼里冷冷清清,显出难以排遣的无聊落寞。一人发起,我们四人就凑成了四重奏组合,水平有点参差,基本还行,就这么试奏了起来。没想到乐声一起,竟是这般美妙,远超个人的孤单琴声,也比大合奏更优雅动听,我们大为兴奋,也就一晚一晚地合作着。乐声在小屋里融合为一,从窗口飞出,在寂静的湖畔夜空中飘扬,引来了旁人的赞赏。
我们四人心性大不相同,习惯爱好相差甚大,平日里也不是要好朋友,各有自己的密友,但就是这四重奏的组合形式,把我们忽然拉近了,猛地感觉到了自己和旁人间互相关系的方方面面。
四把琴,大大小小的,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特长,演奏着四个声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整体,发出一种和谐美妙的音乐。四个人互相需要、互相依赖、互相照顾、互相谦让,谁都是主角,谁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是一种残缺,都将不完美。在这里,你就会明白自己的责任,而在你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之同时,你也享受到了美妙音乐带给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实实在在的。由此就想到泰坦尼克号船上那四位或许已合作了半辈子的老人,他们早已是同呼吸共命运惯了的,所以他们在最后关头选择了一起面对死亡,以他们共享了那么多年的合奏之美好感觉去从容地同赴生命的终结。
我们选择的都是莫扎特、海顿的作品,算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合作。后来几次,一起拿到新谱,互相约定第一遍就不准出错,谁错了要受罚。其实也罚不了什么,只是提高每人的注意力,以达到最佳效果罢了。
不过也就这么二十来天时间,当巡演的大部队归来后,也就自动解散了,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合奏过。那一段四重奏时光在我来说,终成了绝唱,留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需要恰当的时机和条件环境,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那样事就再也发生不了了。
当时并不觉得如何,只当是无聊的消受,过后想来竟会是如此的美妙。回忆总是美好的。(2007.3.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