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飘飘的冬夜,我手拿好友送来的票,走进了东方艺术中心,去看《舞夜上海-金星07起舞》。
舞姿确实轻盈,动作也委实美妙,但都没让我动容。因为是现代舞,对非专业人士来说,除了“海上探戈”一段近乎直白地叙说了个近似《雷雨》的中国旧式家庭伦理悲剧故事、能被明白无误看懂外,其余的都很难从深里去把握弄懂编创者的本意,只能一边感受着视觉上的唯美,大概的意会猜度一番。一直就认为,舞蹈欲以肢体动作作为语言来表述一种思想或心绪,多少有点勉为其难,它往往要靠音乐的烘托、舞台美术的映衬,才得以让观众看明白意思。
但演到最后的“尾声”,即谢幕式,我的心一下被揪住了,我,真切地被感动了。
谢幕,也就是演出结束后,演员重返舞台,与观众再次面对面,欠欠身,点个头,弯下腰,或接受领导的握手祝贺,或接受观众的掌声及热情粉丝的鲜花,一副乐滋滋神态,完工后的轻松,成功下的快意。今生已看过无数的各类演出,自己也曾参与过无数,知道这似乎只是一种礼节而已,惟那一个“谢”字,不知究竟是演员们向来捧场看演出的观众表示感谢呢,还是心安理得的领受来自观众的感谢,该是谁感谢谁,终是没推究过。
而今晚的舞台上,金星带着已跳了近两小时的全体演员肃然的一字排开,一共16人,因为这是“尾声”段,依然算是在演出中,所以就如同是在举行一次庄重的感恩答谢仪式。伴着音乐,一个个顺序着向前迈一步,向观众缓缓鞠躬,几个女孩借了柔软好功夫,都是深深的将头垂向地板,一个180度的最大限度的鞠躬,然后再缓缓抬起身,一遍完毕,所有人再依次向前迈一步,再重复一遍这虽然无言、却表达出最真挚最诚恳谢意的完美鞠躬。
往前,退后,再往前,同样的动作被一丝不苟地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我心猛然一紧,热血加快流速,隐隐往上涌。没有含意不明的自我鼓掌,不是似笑非笑的客套,原来谢幕的本意就该是这样,原来谢幕可以这样感动人,你感谢我,我感谢你,一切皆缘自心灵的真诚。
走出剧院,细雨依然飘飘着,大寒前的冬夜还是不寒冷。我也许会忘了那男女双人舞的美妙,也许会忘了那一整段打击乐敲打出的节奏、声响之精彩,但我无法忘了那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面向着我的深深鞠躬,这是最真实明了的肢体语言,这是最难忘的谢幕。
(此文刊载于2007年3月《新民晚报》〈夜光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