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给留学生提供关照和帮助的民间团体不少,其中有一个“留学生的母亲运动”,那是基督教会中一些中年妇女组成的团体,她们家庭经济都较好,自身又都是知识层次较高的女性,既不上班,也就出来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助于社会和他人的好事。她们主要搞结对子帮助,让来到异国的孤独年轻人感受到些家庭的温馨。我在一次活动中碰上了她们,被邀请参加,也就很高兴地参与了其中的活动。
每年春夏,当年新留学生到来后,她们就在相关报刊上登消息,反正有自己的楼馆场所,就开个欢迎会什么的。慕名而来的几十位留学生就各自作简介,然后就定下谁和谁结成“母子”或“母女”,一般一个“母亲”会结上两三个“子女”,当然只是这么说说,谁也不用叫称呼的,但那位“母亲”自此后是会认认真真地像家人那样关心你的,除定期有活动外,还常打电话问你,你有需要帮助的事,她们都会帮你,只要不是太出格。
我会乐器,所以有两个人都想约我,后来定为一主一副。几年里我每年都去她们家过圣诞节或新年,带上乐器,这天这家,过几天那家,几个留学生凑一起欢欢喜喜谈聊一天,各说各自国家风俗事。由于我国开放晚,我们出国时年龄已偏大,不像别国的都只是二十来岁,所以我也就不像那些小弟妹们那么积极,反正也没什么想求助的,有活动就参加,以求自己开心也给予别人开心,并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些乐趣。
去参与活动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很少,和庞大的在日留学生数量不相称,这或是以往所受的教育和观念差别、以及我们固有的个体自我闭锁意识较强有关,也有些属打工积极者自然也不愿参加任何无收益的活动。马来西亚的较多,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欧、美、非、澳的都有,也有好些我们台湾和香港的。我是乐意和各色人等交流的,从中可直接了解各式各样的人,感知各国人的一些异同特点。
这项“运动”是让人愉快的,留下好些欢乐回忆。我还去参加过她们组织的夏令营,开开心心过了几天好似回到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时光,也算是弥补了在国内从没机会参加此类活动的缺憾。(2006.12.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