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

标签:
《山河岁月--回望林徽于葵历史杂谈 |
分类: 读十卷书 |
2009年上半年,在太原召开的"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交流会"结束后,我提出去晋南看看。我们驱车一路南行,经临汾看广胜寺等,傍晚抵达芮城时已是下班时间,当地做了协调,我们急急忙忙地看了永乐宫。第二天又特种兵般地看了关帝庙等等,深受震撼。被那样的“情绪价值”驱使,回到北京后我通宵达旦地查阅资料,为山西的古建筑以及梁思成林徽因在考察、研究、保护古建筑方面的杰出贡献而钦佩和感动,那位当地作协主席韩石山的文字令我深受触动念念不忘,那最初的震撼一直持续至今。
后来也曾多次去到山西,也会见缝插针地在大同、忻州、晋中、运城、太原、长治等地看看古迹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雁门关、五台、棉山、翼城石牌坊和戏台等等。2023年,在退休12年后我们三五朋友到运城深度探访,看到那些身处乡、村的国保而惊喜连连。那些年间的2017年曾到太原出席国际会,只停留了近24小时,住在晋祠的宾馆却只是在早晨艰难起床在院子里走了走,就是失之交臂了。2021年我与朋友专程去独乐寺膜拜一番,看资料感受梁林一行的勤勉严谨。2024年夏天我们花费近一周时间“燕赵寻访”,看到梁林当年的《正定调查纪略》,更在滹沱河畔看到绿野中他们伉俪的塑像,更深地理解了几十年不止不休地“重走梁林路”的建筑新生代的呼应。今年1月我们到“山东一小圈”,也不期而遇了梁林考察过的四门塔。
于是我在国图预约了这本《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排队一个多月后到了手中。
2016年因为“新家庭计划”评估到了宜宾,我要求去李庄看看。行程很紧,我们是在完成工作后赶到的。在临着长江的饭店品尝美味的“李庄三白”后,我们在夜色下看了国立博物院旧址和一座座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牌子的老屋,还从当地领导那里获赠了岳南的签字本,虽然时间所限没能到营造学社所在地,毕竟踩在了梁林度过艰难岁月的那片土地之上,向筚路蓝缕的先人、向李庄那块土地那些百姓致敬。
近几年对梁林的纪念和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我在北京看过国博、清华艺博的展,在南京看过南京规划馆记述宾大建筑学家群体的展览。去年宾大补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更使对她的关注从更多的维度受到关注。在林徽因120年诞辰之际,外孙女于葵著作的《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问世,特别难得的是书中采用了家族收藏的大量图片和信件。阅读这771页、40,5万字的大部头也许可以算我这么多年的关注的极致。
《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共13章:家世、青春、相恋、求学、创业、窗外、家园、流亡(8、9、10共三章)、北归、新生、落幕。在求学章,林长民遇难对他钟爱的长女的影响似乎是以往的著述中涉及不多的,还有梁启超作为大师细致入微的儿女情长也给人印象至深。创业章让我知道了他们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专业的过程。家园章展示了北京七年的岁月静好,但可能北总布胡同那段没有特别展开。流亡三章记录的贫病交加颠沛流离让我心痛、泪目、不忍卒读的同时由衷钦佩,而后来在坎坷艰难中的努力坚持则可能会有些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