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游,山东一小圈:万年桥--中国第一座木构虹桥

标签:
旅行2025首游山东一小圈青州万年桥省保杂谈 |
分类: 行万里路 |
那天看的最后一个点,是在云门山下等候伙伴下山时发现的。
还是要到古城去开车,跟它总脱不了干系,也入手一点特产。那天着实很累,走了18192步。


看看这些文字,梳理一下懵懂中的脉络,看来是确定它是衡王府东花园了。



万年桥是个省保,始建于1032年,先是跨水植柱桥。宋仁宗明道年间由梁柱式木桥改为结构独特的无柱单拱木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因此桥位于北门大街瞻辰门北首,又因青州府治在北门,故又称“北大桥”。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明弘治七年(1494)秋水泛滥,碑、桥全毁。知府卫一风,知县刘养浩增修,大桥以巨石构成,改名万年桥。”后称“万年桥”,以祈永久不坏。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青州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倡导在原南阳桥西百米多处,重新建桥,委托刘实设计并督修。刘实精心设计苦心督修,赤足立于水中,冬月不缀,桥终于修成。修石拱桥的石料,大都就地取材,采用青州青石。及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再度完善,因为位于青州市旧城北门外南阳河上,旧名南阳桥。青石砌筑,7孔,长86米,宽9.4米,高8米。
孔间迎水面桥墩三角形,其上各雕石龙首1个。桥面东西两侧栏板浮雕“二十四孝图”、“松鹤同春”、“张良圯上遇黄石公”等故事和图案,望柱顶端雕饰宝瓶、狮子。据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此处原建柱梁桥,因“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夏竦知青州,“垒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造就中国第一座木构虹桥。明弘治七年(1494年),桥毁于山洪。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重修时易以石构,改称万年桥。明杨应奎《重修北门南阳桥疏》载:“南通淮沂,北接燕冀,万里无滞,百丈何拘。”至今仍为青州市南阳河上重要桥梁通道。1986年,青州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万年桥进行了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