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724:朝内大街81号

标签:
京城怀旧朝内大街81号历史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根据资料,朝内81号建于1921年,是法国人普意雅为他的法籍华裔妻子朱德蓉建造的,普意雅是中国平汉铁路总工程师,比朱德蓉大20岁。最初竣工时是东、西两幢三层的小洋楼,小洋楼的前面,是一座大型的花园,小洋楼里面装修得非常漂亮。这两幢建筑,地下有地下室,顶层有阁楼,采用法国“蒙萨”式双折屋顶和拱形装饰窗,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所以后来因年久失修,窗框被卸掉,从外面望进去,里面黑洞洞的。1930年普意雅去世后,朱德蓉继续住在里面,后来将西楼的一层租给天主教奥斯汀修女会在此设立普德诊所。1948年,朱德蓉以低价将朝内81号院卖给爱尔兰人天主教教徒孔文德,孔文德承诺朱德蓉可居住到去世,并将负责料理后事等。1953年煤矿总局文工团租用了这里的十六间房,并以此为基础,将东北煤矿文工团与华北煤矿文工团合并,成立了中国煤矿文工团,后来做了他们的家属宿舍。
但后来朱德蓉在1957年去向不明。1994年7月,经过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办理了朝内大街81号院的房屋所有权证。关于那所房屋的使用和所有,还有种种说法如英国的兵工厂、美国天主教会用于培训传教士中文的学校等等,又在种种传说中成了凶宅。一个值得注意的说法是,语言学校后来成了研究中心;1925年,美国传教士裴德士(W. B. Pettus)游说洛克菲勒中心基金会等出资三十万美元,在朝阳门内九爷府以西选定地址,兴建起一座美式校园(今址为朝内大街头条203号)。30年代,日本侵占北平,学校资金募集困难,该校停办。1945年后该校又恢复开课,直至1949年完全停止。有众多与中国渊源深厚的人士如司徒雷登、费正清、西德尼·戴维·甘博、史迪威等,都与这所学校发生过联系。其中1931年夏天年仅二十四岁的费正清来中国考察,学习中文,就曾进入这间学校。
后来看了公众号,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一是公众号称那些建筑是原来就有的,二是关于语言学校等是误将附近的另一机构混为一谈。
而关于普意雅,也有更多的说法:1862年生于法国,1898年受清朝政府聘请,一直为中国铁路建设做事,1906年升任平汉铁路全路总工程师,至1927年卸任,1930年9月去世。他是出色的工程师,尤其擅长测绘绘图,曾编绘《中华民国国有铁路沿线地图》,其中有多幅北京地图、北京四郊地图,还绘制过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分布图、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拟从西便门到石景山新厂接修线杆图。1927年辞去平汉铁路全路总工程师职务后,他又在1928年绘制出京兆地方分县图、新测实用北平都市全图、北平附近地图等等。在实地勘察测绘的同时,他还是一名出色的北平风貌摄影家,给后人留下大量清末民初的纪实资料。网上资料称他是一位热爱中国、热爱北京的法国人,即使离开铁路公司后,还奔走北平城郊,给政府提供了不少有关道路供水等市政建议。
1932年10月朱德蓉将普意雅拍摄和收藏的以北京为主、以平汉铁路沿线地区为次的地方社会生活照片,捐赠给国立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批照片大部分拍摄于1900年至1910年间,少部分为此后至1930年代以前拍摄。国立北平图书馆为此举办接受捐赠仪式,袁同礼馆长代表国立北平图书馆接受捐赠。1933年3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举办普意雅所赠照片展示会,袁同礼馆长及胡适、翁文灏、朱德蓉、法国驻华公使等三百多人出席。这是朱德蓉难得的公众活动记录。1937年后她的生活开始艰难。
曾在电视上看过影片《朝内81号》(后改为《京城81号》),记得有吴镇宇、林心如、杨祐宁等出演的,我没看完就放弃了,是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出品,叶伟民导演。巧的是近日电视台的影迷电影又播了这部影片,我依然无法看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