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676:朱启钤故宅

标签:
京城怀旧赵堂子胡同朱启钤故宅历史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宝盖胡同里雪后民居。


朱启钤故宅。此宅是朱启钤在二十世纪30年代购置的,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建成为一处大型宅院。北京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111号。1986年1月21日,赵堂子胡同3号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某单位宿舍。
此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布局独具特色。它以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宅院分成东西两部分,且将两部分的八个院落有机地组合为一个颇具气魄的宅第。现存建筑形制为,院内原由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路大门西侧有倒座房五间,一进院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二、四进院均为北房三间前出廊,三进院北房三间,前后廊各带西耳房二间,西厢房三间,前出廊,皆为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东路一进院北房三间,前出廊,勾连搭一殿一卷式屋面,西耳房两间,进深五檩,歇山顶;二进院亦为北房三间带西耳房两间,前出廊,有东厢房三间;三进院有北房五间,东厢房三间。四进院已改建。以上主要建筑均为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
朱启钤先生曾为北洋政府政要,对近代北京城的改造建设做出过贡献,后来致力于中国建筑的考据学研究,自费成立了专门研究古建筑的机构中国营造学社。赵堂子胡同3号四合院建好后,前半部为中国营造学社办公,后半部为朱启钤先生眷属居住。据朱先生之子朱海北回忆,院内建筑的做法及彩绘,完全按照《营造法式》进行,所用木工、彩画工都是为故宫施工的老工匠。故此该宅院同时具有一定的纪念与研究双重价值。


非常大非常深的一个院落,一个长长的木廊。有一些占了原来的正房的还围出了院子锁了院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