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660:校尉胡同

标签:
京城怀旧校尉胡同历史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拐到校尉胡同,向西看到这番景象,就是地图上说的空军老楼和1920年老楼。

在向西去探寻怀旧1920年老楼前,我看到地面的大有文章。公交车驶入校尉胡同时,我曾判断这条胡同已经名存实亡。现在看来差矣,他们把历史镌刻在地面上了,可谓用心良苦,值得尊敬!
度娘说得似乎更详细一点:校尉胡同,明朝称校卫营。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继位,封允祥为怡亲王,府第在校尉胡同。据《清史稿》载,雍正即皇位后,对他的兄弟大加杀戮,但对他的十三弟允祥却十分看重,先任命他为总理户部,不久就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加封为郡王,后又任命他总理京畿水利,并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雍正听到允祥病重,亲往探视,没等雍正到府,允祥去世,雍正不仅亲临祭奠,还为之辍朝三日。允祥生前曾表示死后将宅院改为寺庙。雍正八年(1730)允祥死,谥曰贤。四年后他的住宅改建为寺,雍正皇帝亲自赐名“贤良寺”,并御撰碑文。因允祥是世袭罔替,便又在朝阳门内新建第二代怡亲王府。乾隆二十年(1755),将贤良寺移建冰渣胡同即今所在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冰渣胡同、二十四间房、西夹道并人,统称校尉胡同。
校尉是一种军职,在汉代仅次于将军,但到了明清两代,卫士亦称校尉。因此关于校尉营胡同的得名,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缘于胡同曾居住过低级武官,二是当年曾为军事机构所在地。在老北京,叫校尉营的地方共有两处,且明代就已成巷,一处是校尉营胡同,明代属宣南坊;另一处位于王府井大街东边,胡同北起金鱼胡同,南到东单三条,明时属澄清坊,后来改叫校尉胡同。
乾隆皇帝御书心经塔碑。其规模比原寺要小。因此寺靠近紫禁城,许多封疆大吏入觐述职者常居住在这里。曾国藩、李鸿章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曾在此办公。光绪年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等也寓于此寺。庚子事变时,李鸿章也在寺内办公。解放后,曾作为小学的所在地,寺中的石碑移至五塔寺石刻博物馆。














这就是地面地图上的协和教授楼,校尉胡同68号。门禁严格,快递·小哥按了后顺利进入。



前一篇:京城怀旧659:帅府园胡同
后一篇:京城怀旧660:校尉胡同(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