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
标签:
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青春作赋思无涯国博文化杂谈 |
分类: 读十卷书 |
我对王蒙一直比较好奇,他似乎有点全能,文人、官员等等,都玩得纯熟圆满,没有特别的大悲大喜或大起大伏。但其实我没有花过哪怕一点功夫了解过他,所以我不犹豫地把看这个展列入那天的计划。
2022年中华文化报的一篇文章里说王蒙:从少年到耄耋之年,从中学生党员到新中国的文化部长,从“少年的布尔什维克”到“一个清醒的、经过各种磨炼的布尔什维克”,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王蒙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从未改变,对国家、对生活的热情从未消减。也许这是基本的?


好奇的一点是这里提到的“李新”是那位党史专家吗?那篇《中华文化报》的文章里说到了,王蒙的革命之路,开始得很早。1945年8月,抗战胜利,11岁的王蒙在北平读中学。父亲的朋友、著名党史专家李新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共产党人。“我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道理,体会到了全新的思考与做人的路子。他的雄辩,他的真理在手的自信,他的思想方法与表达方法,使我感到醍醐灌顶。”王蒙说,那时他正在读的书是巴金的《灭亡》、曹禺的《日出》、茅盾的《腐蚀》《子夜》……这些书都告诉他,“中国需要一场大变革”。一天,王蒙在所就读的平民中学操场上闲站,等待下午上课,学长何平走过来,问他在读些什么书。王蒙回答了一些书名后说道:“我的思想……”王蒙顿了一下,然后突然宣称,“左倾!”王蒙的宣称让何平两眼放光,从此他成为王蒙革命的领路人。王蒙回忆,何平热情、坦率、充满活力,而何平的家就如同一所家庭党校。在这里,王蒙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华岗的《社会发展史纲》、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大量苏联小说。尤其是水夫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青年人革命的圣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立即使王蒙服膺,令他热血沸腾。一年多后,何平中学毕业,有了别的任务,王蒙的联系人由何平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学委中学工作委员会委员黎光。




出版社美编为王蒙的小说做的插图,我很喜欢,如今的高楼大厦是不会有这样的韵味吧?

还真不知道伟大领袖讲过这段话。



青山未老-Never too old to be creative!
后一篇:京城怀旧644:终于的临汾会馆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