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2024-01-12 07:46:46)
标签:

南京寻旧

南师附小

斯霞

教育

历史

分类: 行万里路
返程那天上午,我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寻旧怀旧。约十几年前,各类学校还能自由进出的时候我曾自行到学校转过一次,看到有地方挂着“斯霞纪念馆”的牌子但大门闭锁。现在各类学校都无法进入了,提前拜托了同学前去联系。

出租车经过北京东路,进入幽静美丽的进香河路,停在四牌楼四号。按照事前约定,学校一位年青的女副校长、学校办公室的主任和两位手捧鲜花的小同学已在门口等候,后来李校长也到场了。我被称为优秀校友,有点惭愧,但热爱母校的心是真的很诚恳。

比起我们在学时,母校现在更美了,处处都井然有序、清洁整齐,碧蓝的天空下楼房矗立、操场宽阔、树木斑斓,令人赏心悦目也感慨万千。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斯霞老师和同学们手拉手的塑像。与之前我去时看到的单独的塑像不同,这一定是她喜欢的。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我们那时不知道这个杜威院,当然更不知道杜威是何许人,甚至在我那次去时也不知道斯霞纪念馆所在的这个建筑是杜威院。现在它的一楼是校史馆,二楼是斯霞纪念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始名“三江师范学堂附属小学”,1902年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办,去年举办120周年纪念活动时我还应他们的要求录了一小段视频。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尽管之前也留意过母校的历史,这个校史展还是补充了很多知识盲点。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爱的教育早有萌芽。很多精辟的表述。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俞子夷(1886——1970),中国知名教育家。名旨一,字遒秉,祖籍江苏苏州,后迁居浙江。早年肄业上海南洋公学、爱国学社。爱国学社成立于1902年11月,是中国教育会为接纳南洋公学俞子夷和沈联、胡炳生等200多名反对当局的压迫,愤然退学的学生而设,1903年春季开学。俞子夷曾参加反清革命运动,从1902年至1905年,曾先后两次跟随蔡元培先生,参与过光复会的部分活动。 1952年12月28日,杭州民进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民进杭州市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俞子夷等13人为理事。俞子夷任主任理事。俞子夷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浙江省发展的首批成员之一,民进省筹委会和杭州市委会的第一任主委、民进中央委员。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罗炳之,著名现代教育家,原名廷光, 50 年代起以号为名,不用原名。 1896 年 3 月生,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 年毕业于吉安中学后任小学教师。 1918 年在南昌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得公费入教育专修科。1921 年,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厦门集美师范任教一年,接着改任河南第一师范教师,并兼任附小主任。 1925 年,回南京入东南大学 ( 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 进修教育,兼习文理科。同时在南京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兼课。1926 年他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南昌鸿声中学、扬州中学、无锡中学任教。并于 1926 年下半年,写成了《普通教学法》一书,1930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8 年参加了江西省欧美留学考试,录取后,以公费留学美国。 8 月,入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次年改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行政和比较教育等学科。1931 年获硕士学位后,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返国任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翌年升为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 ( 包括附中、附小 ) 校长。 1933 年改任湖北教育学院院长。1934 年底又往英国留学,入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教育学科及其他。1935 年 8 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社会教育社出席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教育会议。1936 年,在英国研究工作结束,即往欧洲大陆考察了法、德、意、丹、波、苏等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团体和其他教育机关,下半年返国后,在河南大学任教授兼教务长和教育系主任。1937 年,接受北平大学之聘,准备北上,孰料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在长沙和南岳衡山组成临时大学,罗炳之先在南岳晚大任教。1938 年随校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同行的有汤用彤、朱 自清、贺麟、郑昕、钱穆等。1940 年,罗炳之离开昆明,前往江西泰和任中正大学教授兼教务长、社会教育系主任,并与同事、同学创办了正大中学,任董事长,直至抗战胜利。1946 年回南京,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并重建师范学院的附中、附小。1948 年,罗炳之辞去院长职务,专任教授,并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出席了当年秋季在南京召开的该会成立大会。

1949年后,罗炳之对党和政府重视师范教育及师资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竭诚拥护,尽心尽力地为祖国的师范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国立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罗炳之在该校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师范学院成立,即任南师教授,后兼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及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直至 1987 年退休。期间1961 年秋,他被特邀参加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还参与制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 70 年代拨乱反正后,仍然战斗在师范教育第一线,为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现代化作努力。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雷震清(1900~1984),字仲简,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龙溪乡福镇村人。他幼年丧父,家境困难,靠亲友接济,先后就读于蓝山城立第一高级小校、长沙私立明德中学、南京东南大学,并以优异成绩争得各校免费生资格。大学毕业后,他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东南大学读书时,雷震清因缺乏学资,中途休学任长沙幼稚学校教师,开始教学实践;后到南京市教育局任小学教育股长,兼任东南大学助教,讲授小学教材教法。民国17年(1928),雷震清受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邀,到上海创办工部局东区小学、华德路小学等3所实验小学。民国26年(1937),他在山东济宁专署工作时,对乡村教育作了专门调查,民国30年(1941),他协助陈鹤琴创办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在校内附设幼稚园,为学校编写幼儿读物,培养保育人员。民国35年(1946)雷震清到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任教时,特设幼儿教育课程,重建中大附属小学并兼校长。民国37年(1948),应美国教育协会邀请,雷振清到美国考察小学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清理批判旧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研究改革小学教育,发表《五爱教育在小学的初步工作》和《对小学课程编制的初步意见》等论著。20世纪60年代,他为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播讲《小学算术教学方法》、《小学算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语文中的句子教学》等课程,同时还承担讲授幼儿史课程的任务,编写出《清末学前教育史料》一书。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退休在家,两次中风,半身不遂,仍潜心著述,写出约9万字的论著。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这些名师(一级教师)中有印象的是斯霞、刘祥发、杨鸿仪。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我们就在这个实验班。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南京寻旧:南师附小-校史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