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九违了:怀旧老城,风景真美

标签:
旅行太仓娄东宾馆太仓石拱桥(国保)历史 |
分类: 行万里路 |
宋文治艺术馆对面是太仓名人馆,我们的车停在那里。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停留,只能车游老城,有限怀旧。


之后又去了娄东宾馆,那里正在施工。曾住过几次,最难忘是陪玉芹主任那次。


向来喜欢看桥,还计划要去苏州住几天,好好走着看看桥。没想到太仓也有这些被列入国保的桥。
查到介绍,太仓石拱桥,始建于元代至顺元年(1330年),位于太仓市城厢镇。太仓石拱桥为单孔和3孔圆弧拱桥,风格基本一致。桥两端之宽大于桥面中宽。为增加横向稳定,桥身上采用长系石拉接。太仓保存完好的有州桥、周泾桥、皋桥、井亭桥、金鸡桥等5座。太仓石拱桥为研究元代石拱桥的历史、形制和建造特点提供了珍贵的实例,具有较为重要的建筑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太仓石拱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皋桥,原名兴福桥,又称高桥,在太仓城内西门街,横跨至和塘上。南北走向,为一座单孔石拱桥,桥身全部以青石砌筑。桥长15.03米,桥面宽4.27米,高4.41米,桥孔跨度为9.9米。桥面右侧刻有“兴福”2字,并镌有八卦及“璀”字图案,桥孔两侧各有起稳固桥身和装饰作用的荷叶形浮雕石座两座。桥拱券由9道单独券石组成,每道有五六块,券石上镌刻着铭文题记,详细记载着捐款人姓名及建桥年月。桥孔外侧各有长条石柱直贯桥底柱,对稳固和加固桥身具有重要作用。南桥堍石柱上刻有两行题记:“南隅朱氏妙亭助柱四条增崇福寿延长者”这些铭文题记是研究皋桥的重要资料。

州桥在府南街南,原名安福桥,因桥心正对州府门,故更名州桥,桥为南北走向,横跨至和塘上,长16米,宽3米多,原三孔,现仅存一孔,桥面沿石正侧面有乳丁,两侧有圭脚。店桥大观纵撕中孔高4.27米,跨径8.05米;北孔高2.5米,跨径6.2米;南孔已淤塞。中孔由9节并列的券板组成,中孔拱石上对称刻有以寿桃、莲花为饰的边框,内各镌有铭文,可辨者有“太仓镇守干户乔,奉议大夫昆山州知州卢”、“大元天历二年岁次己巳十月”等字样。桥面石正中刻有楷书“安福”2字。


在城厢的国保石拱桥间,致和塘上还有一座三跨的石板桥叫长安桥,是太仓市的文保单位。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太仓的发展历史,源于“仓”,兴于“水”,盛于“港”,以其地处江尾海头,境内河港纵横密布,成为典型的江南蒹葭水国。因此,说起太仓,总会提到横贯于娄东大地,孕育了丰厚的娄东文化,曾经承载过千帆星驰、万斛馈饷的母亲河。而她的名字,自古及今却有着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娄江”,有人说是“刘家河”,有人说是“致和塘”,也有说是“太仓塘”,看了那些说法,最后的结论,“至和塘”,是“娄江”(刘河)在太仓州的西码头的分支。


还去看了曾到过多次的援助设备所在处。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那里也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