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寻旧:挹江门和八字山公园

标签:
旅行南京八字山公园四望山中柱亭民国碉堡群 |
分类: 行万里路 |
走了一小段就看到了挹江门,它也是全国重点文物。是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位于今鼓楼区西北段城墙,架两山之间。著名的中山大道-中山北路由此进入南京城,是旧时连通南京城内与下关码头(今中山码头)的重要通道。1921年(民国十年)将城墙凿开,时为单孔城门,因主持修造者为江苏省民政长、泰州人韩国钧,得名海陵门(泰州古称“海陵”)。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国民政府将海陵门易名为挹江门,1929年,为准备奉安大典,改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是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券门。同年4月,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挹江门”匾额。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区。1984年,该城楼上由邓小平题词,辟为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4月,渡江胜利纪念馆异地改建。
挹江门城楼建于1930年,著名澳大利亚女摄影师海达·莫理循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南京拍摄过大量珍贵照片,其中就有挹江门城楼建设中的旧影。可惜的是,仅仅七年之后的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时,挹江门城楼被彻底毁掉。《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10卷引用日本人寺田与之助在《奔波于炮火下的摄影班》中的回忆文字进行佐证:“(挹江门)这座漂亮的瞭望塔楼也在空袭或者炮轰中被摧毁了,连形状都看不到了!”这里所谓的“漂亮的瞭望塔楼”就是指挹江门城楼。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久,挹江门城楼重建的工程就开始了,到1946年彻底竣工。挹江门城楼竣工后,城门匾额上是黄色的“凯旋门”三个字,不过到1947年以后又恢复了“挹江门”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