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463:百花深处胡同、护国寺西巷

标签:
京城怀旧百花深处文化产业园护国寺西巷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百花深处是北京很有名的一条胡同,我却一直没有去探访。这次从徐悲鸿纪念馆出来,算是近在眼前了,就去看看,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2022年3月,入选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据《北京琐闻录》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渐渐地有了钱,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又辟地种植牡丹、芍药,在池中选票莲藕。夏日,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驶上小舟往来天绿波之中,香风扑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黄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时皆宜之感。当时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赏。因此北京人称它为百花深处。”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称花局胡同,是当时种植花卉的场所。光绪十一年(1885),朱一新《京师专巷志稿》改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后去“胡同”简称今名。1965年护国寺后庙并入。
老舍曾写过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顾城有《题百花深处》诗一首,“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陈升在歌曲《北京一夜》中唱到“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陈凯歌导演曾拍过短片《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个片断,英文译作《100 Flowers Hidden Deep
》。




中国摇滚活跃的年代,百花深处胡同16号是张晓微的百花录音棚的所在。百花应该是北京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当年不少音乐人在这里折腾过音乐、折腾过梦想。《北京摇滚》出自于此、唐朝的《唐朝》、张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场》出自于此、更多的摇滚乐手专辑和小样都出自于此,甚至连《雨果》发烧碟中的许多也出自于此。
网上还有这样的文字:还是那一年的夏天,深夜,才思枯竭的陈升从百花录音棚出来,微醉,站在我曾经驻足的胡同口,哼着“One night
in
Beijing”,成就了《北京一夜》。里面唱:“……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妇人,犹在痴痴等,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刘佳慧的青衣女腔,应和着陈升不事修饰的粗犷声音,相衬相较,竟精美得如舞凤游龙。
节日休假,园里煞是冷清。



黄色的车是排水集团的。

春节的胡同别有风姿。
门牌上的胡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