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458:从西门进颐和园(续)
标签:
京城怀旧颐和园西门玉带桥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继续前行,就到了颐和园西堤。在颐和园园林诞生之前的几百年间,早自元代,这里原是一片湿地,湿地北面有座山叫瓮山,山前的小湖叫瓮山泊,后改名为西湖。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初冬,成千上万民工来到瓮山西湖,他们将西湖清淤、疏浚、扩大。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春,乾隆将整治后的西湖命名为昆明湖。从此,昆明湖成为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颐和园》(翟小菊著)里描述了元、明时期的西湖、西堤。
西堤一带湖中荷花堤边柳,碧波轻摇荡绿舟。因自然景色开阔,将园外玉泉山秀丽的西山山形与玉泉山的玉峰塔、妙高塔摄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使得园外之景和园内的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典范。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昆明湖的项链,而堤上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的六桥,犹如项链上璀璨的钻石。这条项链随着四季四时的变化而变换着斑斓的色彩。六座桥从离北如意门最近的界湖桥开始,依次是豳风桥、玉带桥、镜桥、柳桥和练桥。六桥造型各异,除玉带桥余五桥都是亭桥。
这应该是练桥。西堤六桥之一。没有走到近处,资料称,它建于乾隆时期,光绪年重建。练桥为单方孔石桥,桥上是一座四方形的尖顶桥亭。“练”是白色的丝织品,此处形容湖水清净如练。练桥的桥上是观赏颐和园水面景色,建筑景观以及西堤荷花景观的好地方。
练桥东侧有十七孔桥。也没体力走过去了。看来还要走西门一次。
玉带桥!
所谓白头到老,就是这样!
前一篇:京城怀旧458:从西门进颐和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