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曾经沧海-灵魂相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5,296
  • 关注人气:56,7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2022-09-16 06:56:04)
标签:

京城怀旧

黄化门街

杂谈

分类: 思一心事
南月牙胡同甲6号的住户朋友告诉我,他们本来和黄化门街通着,现在封上了,因是,只好转回到地安门内大街,风景永远宜人。虽是二伏天气,树荫下有凉快,小风阵阵,有人在理发,有人在闲聊,好一派悠闲。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再进入黄化门街,门口的防疫人员没有阻拦,我看到一条很宽敞的街。以前曾有很注目的“河北驻京办事处”的牌子消失了,也没见到前面两胡同的介绍牌子。

近四十年前热心底追过85版的《四世同堂》,其中提到黄化门,是说战乱年代民不聊生,饿死的婴儿埋在黄化门,印象至深,那时以为是个很偏僻的所在,熟料就在旧时皇城今日首都核心功能区。

网上介绍,黄化门街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太监们聚居的地方,如旧时的司礼监、尚衣监、织染局等都围绕在黄化门街周围,所以这一代在明清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宫内院的"服务所"。还有传说,今天的北京教育学院这个地方原来住的是康熙的奶奶孝庄皇太后的后人,官居三品。虽说是三品官,可好歹也是皇亲国舅,出门也得用八抬大轿。可是当时在黄化门街通往地安门大街的那扇门没有那么大,不能通过这八抬大轿,于是这孝庄的后人就向皇帝请求把这扇门给加宽,皇帝看在孝庄太后的情份上答应了他的要求。在这之后,此地就因这段故事而得名为 "皇划门",意为皇帝给划得门,是后来慢慢地变成了"黄化门"。虽说这是民间说法,可还是很有几分传奇色彩。其实今日的黄化门街旧时叫黄瓦门,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黄瓦门之名见于大佛堂碑刻,俗称的黄化门、黄华门均为音之讹変。民国36年(1947年)此处始称黄化门大街,1949年后沿用了此称,直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才改称黄化门街。但我没有看到所说的“一段皇城城墙“。不知是否因为我在中间停步,没继续往东。

还有的说法:明代皇城内是禁地,紫禁城之西是西苑(北海、中海、南海),东面是东苑(又名小南城),此外都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内府衙门和仓库、作坊、马厩。清代缩小了内府机构,皇城开放,入住居民商店,至清末皇城内外已无分别。明代皇城北安门以内大街两侧尚有两道"黄瓦墙",各向东西延伸,是当时区隔库署的墙,俗称"内皇城",墙东、西有门,称"黄瓦门",后来讹传为"黄华门"。"黄化门"现在沿地安门大街东侧至景山东街的墙仍保存较完整,是明代的原构,现属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问了路人,说是住家。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这条街上很多房屋都显着品质。根据事后的功课,这应该是李莲英的宅子。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黄化门街35号显然很有故事。查了查,原来是个充斥着违建的杂院,后被列入东城区“美丽院落”规划,经过两年整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现在被划成为35个院,每个院少的有两户多的有十几户。每个院门口有牌子标明,上面还写了“故宫博物院”的字样,不能理解其原由,难道是因为地理上临近故宫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京城怀旧444:黄化门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