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古城半日行:鲁班庙、一分利文具店旧址

标签:
旅行鲁班庙一分利文具店旧址李子光历史杂谈 |
分类: 行万里路 |
两个重头后,我们去看鲁班庙和文庙,步行距离稍长。
鲁班庙是古代奉祀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的地方,现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占地八百多平方米。鲁班,即春秋鲁国人公输般,是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被民间供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现在鲁班庙内供奉着鲁班及其四位弟子的塑像。
鲁班庙,始建年代不详。传说,独乐寺是因鲁班显圣而建,古代蓟州人为了纪念鲁班,在这里建庙供奉。清朝康熙、乾隆、光绪年间三次重修。有说法认为,清初在遵化修建康熙、乾隆陵时,工匠们节省了一些木料、砖瓦,在蓟县重修鲁班庙,以求祖师庇护。此说法已在庙内尚存的碑刻《重修公输子庙碑记》(清光绪三年)得到旁证。碑载:“东陵吉地,在蓟城南蔡庄赁地数十亩作木厂。众匠人曾到鲁班庙谒庙焚香,自兴工至今一切平安,皆仰祖师默佑。因多年来整个建筑被学校站用,没遭大的破坏,1986年,市文物部门除按原样整修油饰之外,尽量保持原样,使其有古建特色,并在大殿请该县泥塑专家于庆成重塑了鲁班像和四位弟子像。
鲁班庙的西配殿是红色纪念地-“一分利文具店”,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京东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1933年春夏之际,党组织派李子光秘密到蓟县城开展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李子光到达白色恐怖的蓟县城后,为了广泛接触和联系乡村师范的进步师生,进一步开展活动,与何云台、王坤载筹资,在鲁班庙的西配殿开设了一家文具店。西配殿并不大,三尺柜台,简易货架,各种纸张、毛笔、砚台、铅笔、橡皮等样样俱全。殿门口写了一副对联:“利取一分虽薄犹厚,行销百货既美且廉”。因此就取名叫“一分利文具店”。他们明里做“小本买卖”,暗里搞“革命生意”。他们与城内商号、士绅接触,了解掌握动向,向群众特别是教师、学生传播革命思想,物色积极分子。店里几位同志还借外出采购之机,到天津、北京寻找党的组织,保持同上级党的联系。文具店成了当时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上级党的领导下,经过李子光等几位同志的艰苦努力,京东党的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党的活动由点到面,轰轰烈烈地展开,为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积蓄了力量。
李子光,1902-1967。1930年,李立三“左”倾错误领导时期,要党员全部出动,搞“飞行集会”、“公开暴动”、“创建苏维埃”。对此,李极力抵制,同特委负责人进行了激烈争论无效,先后在别山、城内的集日举行了“飞行集会”,遭到国民党警察的镇压,党组织遭到破坏,李被通缉、抄家,一时无法站脚,党组织不得不安排李去迁安县工作。1933年秋,李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通缉,秘密回到蓟县城,创办“一分利”文具店,作为党的活动联络点,在文具店多次召开党员秘密会议,于1935年9月重新建立中共蓟县临时县委,任书记。在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的时期,李任中共蓟县县委军事部长,后期任县委书记,对发动和领导冀东西部地区的暴动做出了卓越贡献。10月,李率领十、十八总队随八路军四纵队西撤,12月返回蓟县,恢复党组织。葛老湾会议后,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队伍,开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1不但恢复了被敌人“蚕食”的基本区,还建成包括蓟县、香河、武清、宝坻等县广大游击区的局面,直逼平、津近郊。他立志“不打败日本不结婚”,年过四十,直到1946年才同吕瑛结婚。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1967年,李历任热河省副省长,河北省委党委、副省长等职,地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变。1949年,蓟县、宁河、宝坻、玉田一带大水成灾;1963年,河北省大部地区遭受水灾,李不顾年过花甲,体弱多病,深入灾区,慰问群众,指导救灾。每到农村,总和群众促膝谈心,同吃同住,最厌烦“送往迎来”、“陪同”等一套“礼仪”。李和吕英都是党的高级干部,在生活上极为俭朴,但对老区亲友则慷慨相助。一生没有孩子,却抚养七八个烈士遗孤和亲友的孩子,视同亲生。李对党忠诚,总是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常以“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勉。后来曾遭到围攻,被拘禁在唐山矿冶学院。
有理想有韧性有知识有文化的那代革命者,却未能享尽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