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怀旧242:宣武门教堂那一带

标签:
京城怀旧宣武门教堂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历史杂谈 |
分类: 思一心事 |
利用去宜宾招待所的机会,再怀怀旧。
很多次路过这个宣武门教堂(南堂),总是不得其门而入,这次同样,不过略微近距离地看了看。
宣武门教堂是北京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明万历33年(1605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很小,后由德国耶稣会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康熙四十二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教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康熙五十九年,北京发生地震,南堂建筑在地震中遭到损毁,次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屋顶做穹窿状。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义和团彻底焚毁,光绪三十年(1904)用庚子赔款再次重修。

罗雪村的画。
宣武门教堂现在是北京主堂,北京天主教三自爱国协会就设在这里。
寥落的市重点文物牌子。


南堂的大门不像其它教堂那样用西洋门,而是用了中式三开间大门,中式大门加西洋式教堂也是南堂的一个特点。根据资料,院内有两块碑,西边的是顺治皇帝亲笔《御制天主堂碑记》,东边的石碑记录的是利马窦、汤若望两人的事迹及建造这个教堂的历史。


这个全国重点文物的牌子更寂寞,在不易看到的角落里,字迹也看不清楚了。


分享几张在网上找到的图片。








教堂旁边是的老建筑是我最近才注意到的。


现在是实验二小涭水河分校。之前是外事职业学校,好像再之前是32中。




天主教圣母会法文学校旧址是一组中西合璧的二层楼建筑,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堂天主教圣母会创办,原为法文专科学校,由法国工部局管辖,由圣母会修士任教,重点培养法文人才,教师一面教书一面传教。学校全部招收男生,毕业时由法国授予学位。每届获得前两名的成绩优异者,还可以保送去法国学习深造。1921年后改为南堂小学,1943年改为南堂中学,均属天主教圣母会管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前出轩式二层楼建筑。1951年7月正式停办,改为北京市师范学校分校。校内小学部分迁入南堂小学分校,改名为宣武门小学。1953年南堂中学原址改为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文革期间关闭。后来由北京市外事学校和北京育达高级职业学校使用。后为职业中学使用。1984年与南堂共同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东至学校旧址二层楼南端东墙,南、西至规划红线,北至三十二中北围墙及工厂北墙。
后一篇:京城怀旧243:人定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