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2020-12-29 07:16:14)
标签:

京城怀旧

韩家胡同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思一心事
顺路走着,意欲集中看看“八大”中西边的几个,进入韩家胡同。已经接近我们约定的碰面时间,我不得不看得潦草起来。

进入韩家胡同,往西拍上一张,看到的多为后来搭建的房子。我只能向东赶往我们的聚会地点。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韩家胡同全长360米,均宽 5.7米。门牌1-57号,2-82号。明代此处地势低洼,凉水河一条支流在此积水成潭,故名寒葭潭。明朝时,有一韩姓大户人家内阁学士韩元少在此居住,宅园里修建有大水潭,因而人们称之为韩家潭。位于大栅栏地区西南部,东西走向,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其西口与铁树斜街、堂子街、五道街汇合相通。建国以后,改称为韩家胡同。1965年改为现名。

康熙初年,戏剧评论家李渔寓居于此,建芥子园,后改为广州会馆。这条胡同还有浙江上虞会馆、梨园公会等。   四大徽班进京。其中以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杨月楼为主的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后有很多剧团和京剧名家也寓居于此。时有“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之说。20世纪50年代,以谭富英为团长、裘盛戎为副团长的太平京剧团驻在韩家潭。老北京的梨园公会就设在韩家胡同36号院。1790年乾隆帝为举办八十大寿,命浙江盐务大臣承办皇会。闽督伍拉纳命其子亲率安徽三庆徽戏班进京祝禧演出,便下榻在韩家潭。写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听春新咏》曾载:“小庆龄、三庆部。色秀貌妍,音调体俊,寓居樱桃斜街之贵和堂。”(樱桃斜街与李铁拐斜街、韩家潭、五道庙交汇处)这贵和堂“座无俗客,地绝纤尘。玉轴牙签,瑶琴锦瑟。或茶熟香清,或灯红酒绿。盈盈入室,脉脉含情。花气撩人,香风扇坐。即见惯司空,总为恼乱。拟诸巧笑之章,当嫌未尽”。《燕京杂记》也曾记载:“优童之居,拟于豪门贵宅。其厅事陈设,光耀夺目,锦幕纱橱,琼筵玉几,周彝汉鼎,衣镜壁钟,半是豪贵所未有者。至寝室一区,结翠凝珠,如临春阁,如结绮楼,神仙至此当迹矣。”

这条胡同多为“南班”,历史上有名的有环采阁、金美楼、满春院、金凤楼、燕春楼、美仙院、庆元春等20多家。1949年前统计有7户:满春院、星辉阁、美仙院、环萃阁、春艳院、留香园、明花院。1949年在韩家潭和百顺胡同设有8个妇女生产教养院。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这条胡同太有意思了,120米,宽约3米。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21号,“庆元春”茶楼。原为一家清吟小班,这所院子比较宽畅,只有南北两面有两层楼房,每面都是楼上4间,楼下4间,两面共16间房,房子比二等妓院要好一些,每间约有10平方米。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门楣上刻的“庆元春”这三字是当时的名人李钟豫题词,李钟豫是光绪年间书法家,颐和园“佛香阁”三字就是他的手笔。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京城怀旧240:韩家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