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辈的足迹:泗洪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

标签:
旅行江苏泗洪大王庄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历史杂谈 |
分类: 行万里路 |
我们接着到了陈圩乡的大王庄。当年那里是新四军四师师部,近年进行了恢复重建。重建的内容之一是这个新四军四师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将士名录墙,一共有六座十二面墙,约15600人的姓名。



找到了妈妈的名字。



还有很多叔叔阿姨的名字-马正信、马正平。




找到了妈妈的名字。



还有很多叔叔阿姨的名字-马正信、马正平。
马正信曾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当时在皖东北革命根据地在五河境内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泗五灵凤县立中学工作。从百度看到,资料总务主任先是周其林,后是赵敬轩。事务长先后是刘怀型、朱捷天、周庆。会计有叶农(女)、李学俭、岳爱邦、马正信。先后办学五年,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一度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革命的摇篮”。1941年6月,泗五灵凤县政府根据皖北边区党委的指示,筹办了泗五灵凤县立中学,校址在五河县境沱西区钟杨集天主堂,后又设在浍南皇墩庙。根据地和敌占区的知识青年纷纷前来报名考试,第一学期就招收100多名学生,开设两个班。1942年清明又迁到敌后根据地五河境内天井湖北岸的毛沱寺,学生逐渐增多。开设有师范班(当时分春师班、秋师班,后称文教班)、建设班、普通班,还开过行政、财会、妇纺等短训班,学生最多时达四五百人。黄辛白也曾任过教务主任,钱正英(女)、陆家骥、刘华光、方兰(女)、许先民、张耀芝(女)、王积谋、王积岳、董炜(女)、朱起葵(女)、田佳禾、王伯华、宋植、林群、李皖白、张道章、李梓云、吴仰之曾任教。

王嘉遂阿姨。

朱起葵阿姨、尹绮华阿姨和妈妈是第一批到达江淮大学的。


朱友石阿姨也是很熟悉的。时间紧张,没有来及找洪犁叔叔的名字。不知为什么 没有看到丁健阿姨的名字。

大王庄抗战时期是淮北区党委、淮北行政公署和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集党政军一体化的办公场所。1939年上半年,安徽省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和抗演六队一部相继来到半城、大王庄一带。他们在半城镇、大王庄积极发动群众,成立抗日团体,向各阶层人民宣讲团结抗日主张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7月,中共洪泽湖特区区委成立,经常派人到大王庄秘密开展建党活动;11月在大王庄东头的柏树林里成立了半城第一个党支部大王庄党支部。1939年冬组建了抗日游击队。1942年,驻徐州日军对淮北地区进行33天的扫荡,反扫荡以后,四师师部和淮北行政公署从半城移驻到大王庄,淮北区党委从张塘移驻到大王庄,实行党政军一体化在大王庄办公,实行了一元化领导,大王庄就被誉为淮北革命圣地“小延安”。

王嘉遂阿姨。

朱起葵阿姨、尹绮华阿姨和妈妈是第一批到达江淮大学的。


朱友石阿姨也是很熟悉的。时间紧张,没有来及找洪犁叔叔的名字。不知为什么 没有看到丁健阿姨的名字。

大王庄抗战时期是淮北区党委、淮北行政公署和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集党政军一体化的办公场所。1939年上半年,安徽省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和抗演六队一部相继来到半城、大王庄一带。他们在半城镇、大王庄积极发动群众,成立抗日团体,向各阶层人民宣讲团结抗日主张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