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后,再到呼伦贝尔:成德公故居

标签:
旅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成德海拉尔建筑 |
分类: 行万里路 |
第一天到海拉尔时,就注意到在酒店的现代建筑前面有这麽一座独特的老房,非常注目。
细心看过,还是个非常有气节又非常有学问有贡献的老人。
小麦撒野的博文相关文字如下:
成德(1875-1932),达斡尔族,呼伦贝尔人,自幼修业造诣很深,学过满蒙汉三种文字。成年后从事文史研究工作。1913年,成德被派往多伦军营充当笔贴式,并作为赉王—达木丁苏荣的部下参加多伦战役。后因参加“多伦淖尔战役”有功,而得以重用。1915年,成德作为呼伦贝尔的代表常驻大库伦(今乌兰巴托)。是年,任外蒙古自治政府外交部副外长。在外蒙古期间,他开始研究《蒙古秘史》。
在我国,从明末清初,学者们就开始研究《蒙古秘史》,其文本是明四夷馆的汉译本。19世纪中叶以后,《蒙古秘史》传播到海外,引起了国外蒙古学者的极大兴趣。国外学者除根据汉译本进行研究外,为了恢复其蒙古文原貌,进行了许多音写《蒙古秘史》的工作。比较著名的有上世纪30年代海涅士的拉丁音写本、40年代柯津的音写本、白鸟库吉的拉丁音写本、伯希和的拉丁音写本和李盖提的拉丁音写本等。但是作为用古代蒙古文字写成的著作,其蒙古文还原工作一直是个空白。而这项工作,是由中国达斡尔族学者成德于1917年完成的。成德(1875—1932),因在中华民国时期被授于“镇国公”爵,所以一般称成德公。1915年成德公来到大库伦,结识了俄国蒙古学家扎木查拉诺,并从他手中得到叶德辉本《蒙古秘史》,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用蒙古文进行还原。成德公通晓满、蒙、汉、达斡尔语言,精通汉、蒙、满三种文字,完全具备了用蒙古文音写《蒙古秘史》的条件。成德公于1917年在大库伦完成《蒙古秘史》蒙古文还原本后,将原稿交与扎木查拉诺。不幸的是扎氏回到苏联后,受到政治冲击,此书的出版事宜也随之搁浅。其后这部手稿一直收藏于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图书馆。
一番功课,知道海拉尔现存建筑可分为民国前的古建筑、中东铁路时期的俄式建筑、伪满时期的兴亚式建筑、新中国时期的社会主义建筑及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建筑等。其中根据用途不同,有行政办公楼、桥梁隧道、铁路设施、军事要塞、生活建筑、医院学校等不同种类,所存的近现代建筑以新中国时期的社会主义建筑数量最多。比较遗憾的是没能看到苏军纪念碑和断桥,前者是知道因犯懒而没去,后者是压根不知。
呼伦贝尔还是有不少令人向往的地方的,如阿尔山、额尔古纳市等。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有机会。权且记下这个旅行社的产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