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2012-09-10 00:46:02)
标签:

旅行

上海

五角场

大上海计划

市政府大楼

分类: 行万里路

顺利飞行、到达上海、略加安顿后,我就按计划去了五角场。回想起来,尽管与上海有着多方面的渊源,也曾无数次到过上海,但每次停留都没有超过5天,对于上海,其实可以“温故”的很少,大部分是在“知新”,这番“知新”的目标是五角场/江湾的老建筑。

 

上个世纪30年代,五角场/江湾曾有过一个周密规划的大上海新城“市中心区”、“大上海计划”。1927年7月上海被定为“特别市”,根据孙中山的《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了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城市规划《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域,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连接着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等,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上海新城,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现在五角场地区的路名与市区其他地方路名有很大的差别,横向的都叫国*路如国和路、国定路等,竖向的都叫政8路(如政通路、政立路等),体现了国民政府当时的构想。但日军侵华使这个进程未能持续,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北上海成为战区,虹口、宝山、闸北、杨浦几乎所有的建设都被日军战火严重破坏。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当时的意图有将那里建为中华民国的“第二首都”(经济首都。它不在江湾旧镇的中心,却在江湾区的东部,靠近黄浦江的7000亩规划区内,后来被称为“江湾五角场”规划,即由五条马路形成的放射广场,它用三条马路:黄兴路、其美路(今四平路)和翔殷西路(今邯郸路)分别接通杨浦、虹口和闸北;用两条马路:翔殷路、淞沪路通向“大上海”腹地。在五条放射主道之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结成密度平均的中心道路网络,好处是马路的分割比较细致,更多的房子可以临街,容易销售。那个规划是由美国规划专家和中国设计师一起制订的。

    

如今,旧上海特别市府大楼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大礼堂,民国上海市博物馆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影像楼,上海市图书馆则在同济中学内。它们是当时少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宫殿式建筑,气势可谓雄伟。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那天我本约好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位朋友向导,孰料到后这位老妹却不知去向,于是我们自己先去寻找,问了几位,正在为定位“飞机楼”而困惑时,老妹朋友出现了。于是我们先看了飞机楼。那天遗憾的是,因为事前没有做好功课,我们漏掉了在同济中学内的原上海市图书馆,不过后来的功课显示,那里现在并不属于同济中学,想看也不得入门并且已经被后世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远距离地看了当年计划的“上海博物馆”、今日的长海医院影像楼,它的大屋顶结构具有标志性。这座建筑建成于1936年,坐东朝西,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形状仿北京的鼓楼。馆屋如城,外围长墙,中间是一座盖有黄色琉璃瓦的高大门楼,门厅及陈列厅内有朱红色柱子和传统的彩画、梁枋及藻井。博物馆大门两侧各外伸一段,形成门字形广场。大门入口为圆拱形,底层为方形门厅,中央两层前面陈列厅之上有夹层,由此经露天楼梯可达顶层门楼。门楼四周设置平台,可以远眺。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从网络图片看到的博物馆、图书馆。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今日仍是上海体育学院(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的行政楼的“上海特别市府大楼”依然气宇轩昂,大礼堂里面正忙着准备一个会场,还散发着浓重的油漆味道。

 

资料显示:

旧市政府大楼建成于1933年,为中国清代宫殿式样,底层基座以石望柱围栏,大台阶直达二层门厅大平台,台阶中央系石雕御道,绿色的琉璃瓦顶盖,顶下有拱眼窗夹层,中国梁柱式结构主体的立面,采用彩釉花型装饰。大楼共四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楼前是可容纳10万人集会的市政广场。建筑坐北向南是中山纪念堂,中央竖立着当时著名雕塑家江小鹏创作的孙中山铜像。

这一彰显民族风格的建筑也一定程度吸取了希腊市政广场的布局,但本身基本以复古为宗旨。与当时租界的建筑迥然不同,使当时被逼仄一隅的国人有扬眉吐气之感。大厦落成当日,全市放假一天,有10余万中外人士参加广场庆典。时任市长吴铁城发表演说时,空中有九架飞机进行航空表演。还有“千人新生活集体婚礼”就是在市政府大楼门前举行。

 

根据博友梦溪笔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77dab010009ai.html】的文字,当时政府有三项设计原则:一、建筑风格要代表中国文化,“保存中国固有之建筑形式”,又“参与现代之需要”;二、平面布局上要使市政府与附属各局分立;三、附属各局建于市政府周围,分期建设。由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归来的著名建筑师董大酉任主任建筑师,主持全面的设计制图。市政府大厦建筑图样说明书全部完成,当时11个营造厂参加投标,朱森记营造厂中标承造。   

1931年7月7日,市政府大楼举行奠基仪式,工程迅速进展。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江湾一带沦为战区,工程被迫中断。3月宣布停战,5月中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7月重新开工。1933年10月10日,上海特别市政府大厦落成,举行盛大庆典。

大楼北侧原来建有一广场,广场南端,多层台阶上耸立着孙中山的铜像。“八·一三”淞沪抗战后被日军拆下运走。

 

上海沦陷后,市政府大楼先后被日军、汪伪占为驻军地和伪市政府办公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市政府迁入原租界,市政府大厦改作国立体专,建国后,先为体专、华东体院,1956年起改名为上海体育学院。


现在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惟一一座皇家古典式建筑”。


从网上找到一张地图,其中A是市政府大楼,C和B则分别是博物馆、图书馆。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特别有意思的是,地面还有上海的地图和这里主要建筑的标志。这可是不多见的!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开工地基,这位博友观察可谓细致入微![http://www.niwota.com/active/615489/]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旗杆底座上的皇家图案被人们津津乐道,从历史学、政治学角度又该如何评价呢?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与对面的长海医院新楼相望。

上海“知新”:江湾/五角场的老建筑-旧市政府大楼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