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六:互助县彩虹部落

标签:
旅行大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部落土族历史 |
分类: 行万里路 |
对互助的兴趣由来已久,原因无它-那里是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次逗留几个小时,深切感到旅游已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4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77%;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27%;固定资产投资达7亿元。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同比增长42%;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互助已成为青海最具发展活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土族,彩虹故乡”已成为青海旅游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十一五”期间互助县投入资金5亿元,实施了青稞酒产业暨土族民俗文化生态园、北山景区“营苑宾馆”修建、佑宁寺大经堂维修、高原生态度假村等项目……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开展了彩虹部落、彩虹故乡农业生态园、精品度假区、青稞酒工业游、北山景区龙尾山游步道以及互助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
我们那天就看了彩虹部落,它位于威远镇。离纳顿庄园不远。有展览、舞台、土族人家等。
这个展览还算有意思,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知识。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在甘肃也有一些。有意思的是,他们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称“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建国后,统一称为土族。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土族人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近年还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人”在汉语中具有“土著”的意思,但与其祖先吐谷浑之"吐"似乎有直接关联,因为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称"吐浑",而"浑"在蒙古语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到了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汉文史籍中就出现了"土人"的记载。
表现土族早年畜牧生活的画。
古画。
表现当年游牧生活的泥塑。
当年的“工作服”。
盘绣老艺人。
制作手工艺品的泥塑。
土族一些民间活动,泥塑表现得很生动。
服饰,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时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