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文峰公园
标签:
旅行京山文峰公园文峰塔聂绀弩纪念广场 |
分类: 行万里路 |
京山当地人似乎很推崇文峰公园。我曾想利用早上时间去看,却未能实现。
离开的途中去看了。这是入口处金属铸就的全景图。
两侧有浮雕墙,一侧的有关于1938年日军轰炸的记载。
三轮一共出动56架飞机(2架侦察机和54架轰炸机),对约7000人口的京山古城进行了高密度的反复狂轰乱炸,前后持续了4、5个小时,死2000余人,伤3000余人,绝96户,千年古城几乎沦为废墟,
烈士纪念塔。
因为扩建公园,把纪念墓碑改为现在的纪念柱形式,这个纪念柱下端刻有被纪念者的文字,好像是一位省政协副主席。
还有京山辛亥三刘。
刘英(1881~1921),族弟刘铁(1888~1915),永隆河刘家榨人,富有家资。刘英为清代末科秀才,见朝庭腐败,便有救亡思想。1905年偕族弟刘铁去日留学。刘英初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后结识孙中山,转入士官学校学军事;刘铁入东斌学校学军事。1906年,两人同时加入同盟会。后又加入共进会,
1911年10月12日(武昌起义后2天),两人及族弟刘杰发起永漋河起义。
)是京山人。他阅历丰富、极具个性。
这里有聂绀弩纪念广场。近年聂绀弩被视为京山的文化资源,要借聂绀弩文化效应,将“绀弩”名片打造成京山文化品牌。收集出版了《聂绀弩还活着》、《聂绀弩诗300首译说》等专著,还将原二中改名为绀弩中学,组建绀弩诗社和聂绀弩研究会,设立绀弩文学奖,
但是,张执一这位同样和京山渊源深厚,当年保护关照过聂绀弩等知识分子的人,
在公园里却没有一席之地。
张文秋墓。她资历颇老,是毛泽东的亲家。不过她更应该以自己的身份和经历示于世人。
文峰塔是京山的象征,又称文风塔、文峰塔、文笔塔、文昌塔。它盛行于明代中叶至清代,是兴文运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风水观念的产物。
塔建成于清代,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开工,于1882年7月29日落成。开工时发现了大型古砖,查知明代也曾于此建文峰塔。
京山古称云杜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时始名京山县。从立县之始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史上建有“云杜古关”
。据光绪县志建置志“关厢”条记载:“……自城西门至此,亦二里许,其内曰云杜古关,曰溾上里,尽此则西门矣。”1952年,在京山城西街当时卫生院旁(即水巷,今新市医院处)出土了“云杜古关”残石匾。此出土文物与史籍记载完全符合。
京山曾建有52座牌楼,以明代所建为主。日军轰炸时众多牌楼和古迹名胜遭毁灭,
后残存近10座,1953-1954
年在修建县城街道时被拆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