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帛书本道德经第十五章:(道经15)

(2020-06-12 22:04:36)
标签:

文化

帛书《老子》

分类: 帛书《老子》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1,深不可志2。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3,曰:豫呵,其若冬涉水4;犹呵,其若畏四邻5;俨6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7;敦呵,其若朴 ;浑呵,其若浊9;旷呵,其若谷10。浊而静之徐清11,安以动之徐生12。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13

译文:

    古代那些善于行道的人,幽微高远,透彻通达,深奥不可描述。正因为不可描述,所以只能勉强说一下他的仪态。说:小心翼翼啊,他处事谨小慎微,好像冬天在薄冰上行走;小心谨慎啊,他对外踌躇疑惧,好像对邻国惶恐不安;谦卑庄重啊,他举止端庄,好像外来的宾客;一团和气啊,他随机舒困,好像冰冻遇热似的悄然消融;敦厚朴实啊,他天真无邪,好象尚未加工的原木。浑浑沌沌啊,他载清载浊,好像与道浑然一体。空旷豁达啊,他心胸开阔,好像高山之中的大川广谷。混浊则静止下来舒散清澈,静止则运动起来舒散生机。保持这个生存之道的人不追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追求圆满,所以能做到主动放弃而不显赫。

注释:

1     微眇玄达微,精妙;幽微。《荀子解蔽》:处一之危,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 杨倞注:微,精妙也。《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孔颖达疏:微,谓幽微。mio」,古同「渺」,高远《庄子庚桑楚》:「不厌深眇而已矣。」玄,透彻;通达。达,畅达,通达。《文子十守》:「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

2     深不可志:深,深奥。《易·系辞上》:「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韩康伯注:「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通「识」叙述;描述。《荀子•尧问》:「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3     :仪容;相貌。《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4     豫呵其若冬涉水:豫犹豫;迟疑。《楚辭九章惜誦》 :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王逸注:豫,猶豫也。」以喻圣人遇事迟疑审慎,小心翼翼。冬涉水,即冬天行走在薄冰上。《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5     犹呵其若畏四邻:犹:猴属。一种猿类动物。《水经注·江水》:「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其行动踌躇疑惧,小心谨慎。若畏四邻,好像怕四周邻国,表象惶恐不安,实则韬光养晦。《离骚》:「心犹嶑而狐疑。」

6     俨「yn恭敬庄重。《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郑玄注:「俨,矜庄貌。人之坐思,貌必俨然。」

7     涣呵其若凌释:涣然冰释: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疑团、困难等很快消除。huàn」,散开。,冰。,消溶;化解;消除。

8     敦呵其若朴:纯厚的好象尚未加工雕琢的原木。谓圣人大智若愚。,厚重;笃实。《易·艮》:「敦艮,吉。」孔颖达疏:「敦,厚也……在上能用敦厚以自止,不陷非妄,宜其吉也。」程颐传:「敦,笃实也。」:本。《玉篇•木部》:「朴,本也]本性;本质;纯真。《庄子山木》:「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郭象注:「还用其本性也。」《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杨倞注:「朴,质也。」河上公注:「“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

9     浑呵其若浊:浑hún」,水不清,浑浊。:液体浑浊。圣人的德行载清载浊,与道浑然一体。

10   旷呵其若谷:旷,空旷;开阔。《左传昭公元年》:「居于旷林。」《诗·小雅·何草不黄》:「率彼旷野。」,山谷。

11     浊而静之徐清:而,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而,犹则也。」《诗•小雅•秋杜》: 「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朱熹集传:「归期已过而犹不至 , 则使我多为忧恤。」《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置,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孟子•万章下》:「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 。」静,静止;不动。《易·坤》:「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散开;舒展;舒散。《淮南子• 天文》:「执徐之岁,岁早旱,晚水。」高诱注:「执,蛰;徐,舒也。言伏蛰之物,舗傲而出也 。」,清澈。《诗• 魏风•伐檀》 :「河水清且涟猗。」

12      安以动之徐生安,止,静止。《尔雅·释诂下》:「安,止也。」《战国策·秦策五》:「贾愿出使四国,必絶其谋而安其兵。」 高诱注:「安,止。」,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 《文子上义》:「故有道以御人,无道则制于人。」:活的,有活力的。《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13 能敝而不成:能,能做到。《史记项羽本纪》:「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弃;放弃。《礼记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陆德明释文:「敝,弃也。」:通「盛」显赫。《释名•释言语》:「成,盛也。」《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俞樾平议:「成与盛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