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殡葬改革的“平衡点”
(2013-02-21 11:47:23)
标签:
周口市复坟殡葬改革平衡点杂谈 |
分类: 时评 |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奉行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生死观念。每到一些诸如清明节等节气,中国老百姓大多会上坟,点上香,烧点纸钱,下跪作揖,既是祭奠祖先和逝去的亲人,也是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平平安安。
这是中国的传统,是风俗,不是封建迷信。要改变着一些风俗习惯,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肯定不是政府一声令下,开起推土机平几堆坟,就可以搞定的。
据2月21日《南方周末》报道,在刚过去的春节里,河南省周口市的农村复坟成风。据估算,去年被强制平掉的200多万座坟,约有一半以上已经恢复,以便后人祭奠。不过,南都记者昨日调查显示,这些被恢复的坟头,很可能将再次被强制推平。
建坟—平坟—复坟—平坟—复坟…..这不是一直恶性循环吗?
殡葬改革大方向没有问题,但政府为什么就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和老百姓商量商量?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呢?
老百姓趁政府春节“放松”期,大规模复坟,我表示理解。
现在,中国老百姓绝对不是像《新闻联播》和国家统计局说的那么好。
生不起,养不起,住不起、死不起,是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常态,纠结了从生到死的整过过程。
只要你不是富二代,生下来,就要面对这个社会的各种社会保障的缺失,养一个孩子是非常艰难的,房价那么高,或许耗尽你一生积蓄才能弄一个首付而已。住不起,当然也直不起,一个几寸见方的盒子放在一个几米墓碑下面,也得几万元,死后有一个安身处,也是一个问题。
当然,平坟后最大问题还是平坟后这些土地的用途,做一些公益事业或许一些被平坟的老百姓心里还好受一些,很遗憾,很多地方平坟的目的就是建一些商品房来充实政府的“腰包”,而老百姓抱着亲人的骨灰盒却无处安葬,这不是很讽刺吗?
【刘著民/文】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