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著民
刘著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15
  • 关注人气:18,3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是“快”字惹的祸

(2011-08-21 11:04:17)
标签:

高铁

事故

经验

杂谈

分类: 时评
  京沪高铁从7月10日起连续5天发生6次事故,让运营才10天的京沪高铁从一开始就饱受诟病。

  铁道部回应京沪高铁事故时表示:高铁运营安全是有保证的,有任何安全隐患都会降速停车。我想,把以高速、安全、舒适、服务著称的高铁弄得像春运般郁闷,这是铁道部门难以自圆其说的。

  有人认为这次事故是电力接触网和应急机制出现问题。我倒认为,高铁事故是近几年全国铁路举债建设的后遗症。其表现为什么都图快:项目快上、建设快赶、车速加快......本需要的5年工期,用时2年7个月就完成铺轨;还需要更多磨合的高铁却赶到6月30日献礼开通。

  5天发生6次事故远不是铁道部说的那样简单。有媒体报道,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开通不到10天返工重铺地砖。还有记者在京沪线上采访时听得最多的话是"时间紧、任务重"。“拔苗助长”是违反自然规律,那么高铁过快建设,如今出现问题也是必然。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铁道部负债总额已达1.98万亿元。据测算,仅运营成本和偿还利息,京沪高铁每年至少就需要96亿元的资金,即每天至少要赚2630万元,巨大债务让京沪高铁不得不赶快上路、赶快赚钱,而乘客就不得不承受这种“急功近利”带来的后果。我们试想,只想赚钱还债的高铁靠什么去赢得市场?

     当然,辩证地看京沪高铁事故未必完全是坏事。我们知道,问题越早暴露,越能尽早解决,越有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而铁路部门现在需要做的是举一反三,发现并解决高铁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曾经发生的高铁故障才会变为未来高铁的顺畅运行经验。 

                                                                                               (时事评论员  刘著民/文

(注:本文发表于8月1日出版的《中国报道》杂志。交稿于7月23日中午,晚上在温州就发生动车追尾事故。我想,这不是巧合,这算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