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扶贫的面子和肚子
(2011-04-19 16:33:55)
标签:
一国政府贫困线扶贫面子杂谈 |
分类: 时评 |
“死要面子活受罪”,中国自古以来的生存观。
或许在中国,只要饿不死,是以前中国的扶贫标准,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标准早该废掉。
中国已经贵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了,还想以一年1196元“饿不死”标准来装点中国“脱贫”面子,显然不合时宜。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日前透露,2011年贫困标准有望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比现行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25%。这意味着中国穷人的数量将有可能从不足3000万重新增加到一亿以上。
这1500元也是非常低的标准。有人做个测算,在1985年,贫困标准是200元,2009年是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GDP则由千亿跃升至万亿,增长了42倍,食品价格增长了20至30倍,化肥、农药、电力等至少涨了10倍以上。也就是说,在 1985年有200元钱,比现在有1500元钱实际购买力还要高。虽然2009年贫困线标准从表面看是调高了,真实购买力还不如1985年。实际上不仅没 提高,反而下降了。
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中国的贫困是绝对贫困占绝大多数。
其实,我们从林嘉騋的表态中看出一个担心,就是“这意味着中国穷人的数量将有可能从不足3000万重新增加到一亿以上”,我想这有何担心?
3000万人也好,提高标准重新增加到一亿人也罢,这和世界银行贫困线标准每天消费1.25美元,即一年3000元人民币的标准也有很大差距,面对差距,财政那么有钱也该回馈社会,提高标准,帮助那些衣不果腹的贫困人群,这才是正道。
让老百姓像狗一样生活,还是有尊严的生活,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还犹豫不决,那中国的扶贫机制和我们的社会价值观那是真的有问题。
按照联合国标准,我们“被脱贫”的有一亿多人,还原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让扶贫的阳光普照他们,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虽然,3000万人脱贫和1亿多人“返贫”会让政府在全世界面前有一些“难堪”,财政负担会大幅度增加,但这都是“面子”问题。
中 国提高扶贫标准虽然在世界上有一些“尴尬”,但一定会赢得国民的拥护和尊敬,比较提高扶贫标准对那些贫困人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奢望他们能像一些官员 “大鱼大肉”,但起码保障他们一年半载吃上肉,多几件御寒的被子,多几件出门的衣服。我总觉得政府有钱是好事,但总不能围绕什么开运动会、修楼堂馆,到此 减免国外债务这些 “面子”工程吧。政府也该沉下心,看看自己国民真真实实的生活状态,作为一国政府,首先应该满足的是国民的需要,让自己的国民真正有尊严的生活这才是应该做得。如果尽做一些讨外国喜欢,做个事情总想外国怎么看?那是本末倒置,国民才是一国之基础。
一年1500元的扶贫标准非常低,但毕竟有上调的希望和预期,涨与不涨,这不是纯粹的经济学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老百姓只有吃饭肚子,才会有面子,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刘著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