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重庆卫视收视率裁员下降杂谈 |
分类: 时评 |
重庆卫视改版在全国闹得动静挺大,反对的、支持的都很多。重庆卫视要走专业的频道模式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不要走极端。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度一过,那事情的发展往往走向我们想像中的反面。
网上开始流传一张截图,是央视索福瑞出具的,一张3月份全国27个城市的收视数据单。重庆卫视排名全国第34,省级卫视中排名第22,比改版前大幅下跌。虽然市领导认为责任担当更重要:“我们实际上回归了一个社会管理的本源。(改版)这件事很神圣,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意愿,政府要对公益事业、对社会保持主流的导向。”
但我认为这种所谓的担当显得非常脆弱。一个以传播为己任的卫星电视台,改来改去无人喝彩,无人观看,这叫担当吗?没有受众的电视台如何能“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意愿,政府要对公益事业、对社会保持主流的导向。”这种说辞显得非常空洞。
现在的重庆卫视沦为无人喝彩的局面,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很多正人君子都喜欢说,电视台不能以“收视率”为标准,那请问以什么为标准?自娱自乐,没有人看的电视节目就有深度,就有社会责任感?这是小看人民群众的智 商。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人们是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咨询的,没有喜欢今天《渡江侦察记》,明天《智取威虎山》,天天如此的“革命电影”,再喜欢革命题材也 会厌倦的。任何事物缺乏变化,没有切身从老百姓的观感出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这不是传媒,就只是政府的“内刊”。比如所谓的“天天红歌会”,每个区县必须组织一台这样的红歌会,问题这是组织,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是自发的天天唱红歌的。红歌唱完了呢?还不要为飞涨的物价忧愁,还是要为自己的 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犯愁。我总觉得唱红歌只能让你获得短暂的“自豪感”,唱歌时显得豪情万丈,之后呢?每个自发或被组织去常红歌的人,都是会遇到唱完之后 的生活问题。
唱红歌显然不能当饭吃。
重庆卫视如何是好?无人知晓,或许要看政府的财力和耐心,当然既然政府弄出来的,以后真有难以为继的时候,政府出来“兜底”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