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部年轻化不是“父母都是农民”化

(2011-02-15 14:40:54)
标签:

新泰

干部年轻化

质疑

17岁

公务员

杂谈

分类: 时评

要是在平时一个人说“父母都是农民”,或许在这个功利社会会被嘲笑,但是在关键时刻“父母都是农民”却成了屡试不爽的“挡箭牌”和“护身护”。

去年8月,河南李某23岁当上镇副书记,称父母都是农民;去年2月,山东新泰80后副局长王然称父母是农民,家里没背景;再远一点,湖北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回应质疑,也说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则帖子,帖中披露重庆永川区公布的拟任用干部名单中,有两名是80后,其中一人17岁就当上公务员。这引起了网友们的种种猜测。前日,有关回应称,二人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后台。

“父母是农民”成了一些被公众质疑的干部洗脱嫌疑的主要说辞。

我感觉政府在处理这些质疑时走得有点偏,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我们可以按正常思维想想,大多数人高中还没有读完,此人17岁就当上公务员(一说只是事业编制),20多岁正科级,这样有点“不走寻常路”仕的途,让人质疑,让人有一种想需求真相的冲动。

这都是合情合理的质疑。

但官方的说法让人失望,和前几次被质疑年轻干部所在地的说法一致: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后台。

“父母都是农民”难道是对付公众质疑的唯一手段?其实,公众要的不是这些在仕途非正常晋升官员的父母到底是坐车的还是种地的,关键要的是在这些人在这些晋升过程中的程序化、公平、公开、公正这是问题的核心。

现在各级政府要搞清楚的是干部年轻化,不是要年轻干部“父母都是农民”化,这也和事实相违背的。

干部年轻化是政府 的要求也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提拔年轻干部让区域的发展更具活力,更具想象力,更具国际视野都是有好处的,问题在于在提拔这些年轻干部时要唯才是 用,只要有才干“举贤不避亲”也无所谓。但是选拔干部是有一套严格程序的和规定的,像文凭、像年龄等,虽然这套选才办法有缺陷,但毕竟是大家都需要去遵守 的。只要你选拔干部公正、严明,符合程序,你选拔任用干部就没有任何问题。公众最反感和痛恨的就是暗箱操作,钱权交易,而不是希望只有被提拔的干部“父母 都是农民”才能当干部,这极端,可笑,病痛乱投医,群众的智商不是这么低的。

我们仔细想想, “父母都是农民”其实并不妨碍自己的亲戚朋友是某一位有权有势的人物,不通过种地“农民父母”来拓展仕途,而通过其他渠道来拓展仕途是可能的,是非常可能 的,所以“父母都是农民”不是万能“挡箭牌”。问题是要把这些被公众质疑的年轻干部的每一个疑点厘清说明,完整客观的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这既是对政府 的形象负责,也是对这些年轻干部的成长负责。

我想父母的成分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可以通过父母的亲戚朋友和自己的一些关系来改变自己的前途的。显然,“父母都是农民”是无法消除公众的质疑的。

到现在,之前被质疑的那几位疑似晋升不正常的年轻干部,当地部门都是说这些人的“父母都是农民”之后,于是乎没有了下文,这就让人生疑。在我们身边父母都是农民当大官的人很多,其实,大家不在意他们的父母成分,在意的是这些人是靠什么当上大官的?

干部年轻化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干部要符合程序,公平、公开和透明,不是要认定这些人的“父母都是农民”都万事大吉。因为没有任何法律说明,那些“父母不是农民”的子弟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干部,这说明政府已经把提拔年轻干庸俗化、成分化了和绝对化了。

我总认为,干部年轻化绝对不是“父母都是农民”化。

【刘著民/文】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