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乞丐开扇门,更要为其找条路

(2011-01-21 11:21:58)
标签:

褚树青

杭州图书馆

宋体

乞丐

公共设施

杂谈

分类: 时评

这应该算严冬中一条温暖的故事。

据说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了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于是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1月18晚上,这一则最初被网友“贺兰泰”转载的微博,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无数网友在微博上表示了对馆长褚树青的敬意,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会有多少乞丐和拾荒者会在这和寒冬中走进温暖的知识殿堂,享受知识的同时,享受馆内的公共设施?我不知道,但是可以平等的对待普通读者和乞丐、拾荒者,给予同样的尊严,这是这所图书馆给我们展示的人文关怀。

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姓公,本来就应该将知识的阳光普照在全体大众,人人都应该有阅读的权利,知识和阅读不是某一些人的特权,如果你一定要说知识要被一些人垄断,正好用知识的玄乎,来进行愚民,就像原始社会的巫师,封建社会的士族阶层,垄断知识,最好老百姓全部是白丁。

但有位领导人说过,我们大家需要仰望星空。我们知道,星空灿烂让人神往,看久了容易人格分裂,真的认为自己就可以在星空中翱翔,可不知道仰望久了脖子会很痛的。当我们仰望完了以后,发现还需要对付油盐酱醋菜这些“脚踏实地”的事情。

如果我们真的把知识比喻成浩瀚星空的话,我们的生活就必须脚踏实地,否则满脑星空的你,就一定会饿死。

这一点对乞丐和乞讨者来说,非常具体和现实。我想乞丐、拾荒者只是偶尔上个图书馆看看报纸而已,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乞讨、拾荒。知识改变命运,或许需要重新定义,连大学生都被鼓励去养猪、养鸭、掏粪,何况这些生活的边缘人。

我理解的乞丐和拾荒者,绝大部分都因为家庭或社会原因造成的,或许身体有一些残疾就被抛弃了,他们衣不果腹,在垃圾桶里去找食物,这就是他们的生存状况,我国虽然贵为世界第二大国,国家富得可以向第一富国购买450亿美元的产品,可以随意免除某国几十亿美元的财务,这都显得财大气粗,但唯一“露馅”的是却无力解决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的苦难,根本就谈不上有尊严的生活,这种“世界第二”的名分,我们拿来何用?

乞丐可以进图书馆看书了,这原本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就被炒得沸沸扬扬,拔高到无限高度,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

我相信每一个乞丐或拾荒者都不是喜欢在太阳下暴晒,在风雪中哆嗦,因为我们的社会保障、福利、公共设施还没有普照在他们生活,政府还没有空来清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自生自灭。

其实,政府给每个流浪在街头的乞丐、拾荒者等社会最底层的人群发一本《宪法》都不是难事,最难的是就是他们认识上面的字,但何时又能享受上面规定给我们每个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呢?在我们这个有一点畸形的社会,在我们这个赢着通吃,公权私用,到处充满“李刚”式人物的社会,乞丐、拾荒者不能,社会绝大多数公民都不能。

如果有一天,我们随便问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公民,而且都知道公民的权利,并在争取公民的权利在奋斗,那我们这个社会就有希望了。

连乞丐、拾荒者进图书馆阅读都成了大新闻,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老百姓的民主、民生、尊严之路还很满长,但是仍有希望。

面对乞丐、拾荒者或其他底层人群,我们不但要为他们打开一扇门,更要为他们找个一条路,一条有尊严生存之路。

【刘著民/文】


声明:本文由刘著民原创。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并通知本人。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联系方式请见首页公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