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和凤姐原本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
小沈阳靠师傅赵本山的提拔,在春晚这个舞台上一炮而红。凤姐靠征婚和不厌其烦的自信心,成为网络红人,也算是“名人”,把这两位“捆绑”在一起来说事,最开始是广电总局惹得祸,现在是重新被提起,那是老外媒体“肇事”。
很明显,美国的《新闻周刊》没有给国家广电总局面子,在广电总局眼中的“通俗文化”代言人小沈阳被该媒体称为“最低俗的中国人”,给小沈阳当头一棒,也给低俗和通俗的定义者国家广电总局当头一棒。
原本,小沈阳和凤姐都在各自的地盘混,相安无事,但国家广电总局总觉得有事。
前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朱虹做客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文人讲坛,为师生开展题为“媒介的责任”专题讲座,讲座中,朱虹表示,低俗电视节目应坚决叫停。朱虹说,电视节目性质有明确的区分:一种是正确引领先进文化的,如《感动中国》;一种是通俗化节目,如小沈阳的表演。而像“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不让其流布于社会。
这下倒好,弄得凤姐赶快出来澄清,说出了不是本人低俗,而是社会低俗这样有深刻内涵的话,凤姐这席话显示其拥有的智商。而被封为“通俗文化”代言人的小沈阳在表态上更有档次:“我不知道什么被视为俗,但我知道观众喜欢我的表演。”,不算深刻,算自信。
当我们不断的在争论小沈阳和凤姐谁更有资格当“低俗”代言人时,美国《新闻周刊》横空插一脚,直接跳过“低俗”的凤姐,认为小沈阳“这名29岁的喜剧演员以性别颠倒的着装以及时不时的粗俗之举而出名。”于是直接宣布为“最低俗的中国人”,在美国人眼里小沈阳不但“低俗”,而且是“最低俗”。
老外把小沈阳“低俗”了,小沈阳和凤姐一起“低俗”了。
凤姐来自草根,她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的言论和自身的形象很不协调,所以导致观众对其大言不惭的厌恶,实话实说,凤姐顶多是自娱自乐,除了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对周边群众伤害不大,顶多是靠一点行为艺术,顶多是想靠这种比较低劣的手段出名,从而赚钱,摆脱收银员的现象,她要说是低俗也是靠边的,不过这不是一种文化,真要说凤姐掀起了“低俗文化”运动,那是抬举她,她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说到底还是这个“低俗社会”造就了她。要不是凤姐自身条件差一点,我们万能的社会把其成名故事弄成“励志故事”也是可能的。
小沈阳不同,来自东北二人转,来自赵本山,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完全可以无论什么颜色的“化”都可以整成“文化”,而且进行传播。这就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二人转表演很多是涉黄、低俗的,而小沈阳常常是男扮女装,娘娘腔,主要是靠耍宝、卖丑来迎合观众,他的走红本来就莫名其妙。很多人认为,小沈阳在舞台上装扮的丑陋程度甚至可以超出低俗而和恶俗相提并论。
我不知道国家广电总局是不是都爱看二人转,是不是都喜欢看小沈阳的男扮女装,是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反正,我看到了美国有人是不爱看二人转的,并且认为其标志性人物小沈阳是“最低俗”的,这其实有一个参考价值,有时候通俗的弄不好就是低俗,低俗的弄好了就可以成为通俗,这个世界是奇妙的。
我们大可不必理会外国媒体说小沈阳的种种,就像我们有的人十分排斥《时代周刊》评选韩寒为全球影响人物一样,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东西方对低俗文化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小沈阳大可不必理睬《新闻周刊》的批评,继续在上级部门的庇护下,继续着“男扮女装”的“通俗文化”,但最好不要想“誉满全球”,不要让老外形成一种印象:以为小沈阳的表演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小沈阳的装束就是中国人最爱,那小沈阳就真要对全国人民群众道歉了。
刘著民/文
(本人被推荐成为中国博客大赛候选人,如果你喜欢我的博客,就请到以下地址,为我投票,每个IP每天可以投10票。谢谢!投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