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陕西白水县反贪局向各乡镇、学校、机关单位摊派“反腐败宣传台历”,数量大的主要是一些“双管单位”,如电力局等,这些都是有钱单位。一家单位被摊派了数百本,职工平均人手四五本。白水县有些单位领导只是承认“有这么回事”,但具体被摊派了多少本,收了多少钱,却都含糊其辞,不愿意多说。知情人士表示,大家都不愿意说“可以理解”,因为反贪局“性质特殊”。(《华商报》12月24日)
大家都知道反贪局由于其“性质特殊”,主要揪贪官,所以全国人民是寄予厚望的,作为检查机关的二级局,他应该算“不差钱”单位。但如果利用其“性质特殊”来印一些台历,然后摊派给“各乡镇、学校、机关单位”,这不是一种炫耀反贪手段的政绩的方式和手段,而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扰民,目的就是一个赚钱。贪官之所以贪,就是根本不在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不会因为发几本台历就“立地成佛”的,这不现实,近乎于“妄想”。
说起反腐倡廉,近几年的所谓创新不少,最大创新就是用贪官来“宣讲”贪污的危害。我一直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的。我不知道这些贪够了得贪官们还有何脸面大谈贪污的“严重性”?自己贪够了,玩够了,就开始作“报告”了?就有资格对还未开始贪污的官员指手画脚了?搞不定这个反面教材,在一些官员眼中还是一个“实战教材”,接受“前辈”经验教训,贪得更多而不易被发现。现在好,搞反腐倡廉尽是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一会是廉政短信、一会廉政专刊,这次陕西白水县反贪局更霸道,干脆摊派“反腐败宣传台历”,大肆赚钱,可以说现在反贪局这一条线,他要是摊派,还有谁敢不买?反贪机构都如此,其他机关、部门就更难说了。这种所谓的创新,是我国反贪领域的耻辱,反贪局都如此,反贪何以服众?不用法治,总想用“道德”之类的务虚的东西来教育、整治贪官,这是一个很让人笑话的问题(只要不收钱,我举双手赞成,因为实在不行,还可以充当手纸)。
法治国家就是法治国家,千万不要寄希望用什么“道德”说事,这是管君子的,而不是管小人的,我国有一些官员是完全不能用所谓道德来约束的,只有用法治。中国的官员队伍在世界上是最庞大的,最复杂的,最难以琢磨的。而对官员是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约束其行为,一直争论不休。前几年,有人提过“道德治国”的想法,结果呢?这几年那些在所谓大会、小会谈道德,谈“反腐倡廉”的官员,中箭落马的层出不穷,人口众多。
中国从古到今,我们总是拿“道德”说事,是期望每个个体在提高自身修养后,凭良心做事,而没有一套完善的治贪体系,在外部条件很恶劣的条件下,自身生存都难保的情况下,空谈“道德”是一种虚伪。有官员常年看“道德经”但仍吃拿卡要,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倡导的东西,就是一些花架子,拍脑袋想的,只因为表象高尚,道德看上去很美,老百姓就鼓掌欢迎,其实不然。老百姓对这些官僚是很意见的。
我还没有看到过哪位贪官看了一本书、唱一首歌、订了一本“廉政台历”就“立地成佛”了的,这是一个传说,也是一个笑话,说白了,这些招数哄哄老百姓还成。这终究归结于官员制度的设计问题,不是用制度,用法律来约束官员,而是整天幻想官员读几本书,就改过自新,自我升华,这无疑是巨大的“乌托邦”,所以出现主要抓贪官的反贪局赶快趁过节之际,赶快印台历,快速强行摊派给“各乡镇、学校、机关单位”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是中国年年“严惩”贪官,贪官都层出不穷的现实写照了。
“听着激动,出门就摇动,坐在办公室就一动不动”,这是中国人听报告的真实心态,何况区区几本变相收钱的廉政台历?如果只是臆想哪个官员看到台历就良心发现,道德升华,就甘于清贫,就可以拒腐防变,带动一片官员清廉,这种思维可以回到史前社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