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需要的不是称谓的消失
(2009-07-07 14:33:01)
标签:
农民工称谓户口t恤代市长深圳杂谈 |
分类: 时评 |
近日,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表示,“农民工”的概念已发生变化,这批农民工的下一代再来到深圳,穿的是T恤、牛仔裤,留的是时尚发型,他们不能再被称为“农民工”。 “农民工”的第二代现已成年,他们在就业时会选择留在深圳,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消失。(7月6日《广州日报》)
作为因农民工建设城市的最大受益者深圳的代市长“新官上任”就提出取消“农民工”这个概念,无疑让人眼睛一亮,但这种提法可能是看上去很美的愿景,“农民工”需要的不是这个称谓的消失,他们需要的是实质性在精神和物质上的东西,他们需要各类教育、医疗、城市公益设施等来带的实在福利。
前段时间,一名网友以“农民工坚决不娶城市女”的一篇博文引起了不少人关注、讨论,说白了这就是拿身份说事,因为有了农村人和城市人种种差距,才导致这类文章很受关注。这关键是城乡二元结构确实很大,农民无论在各各方面都和城市人有很大差距,农民工永远像是这个城市的“过客”,只是客人或旅客,却无法融入这个城市。但,假如我是一农民通过辛勤劳动有了几百、上千万,我是不在于别人称呼什么的?在这个社会钱就是硬道理。称呼只是一个称呼,没有给予他实质的内容,不管叫什么,其实都一样。在前几年,重庆的棒棒军很有名,有人觉得这样称呼不好,提议叫“力哥”,结果如何?现在还不是叫棒棒,因为棒棒和力哥一样,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一样,叫什么都可以,因为他们并没有因为叫“力哥”就有什么任何改变。
有人统计过,在深圳1400万纳税人中由于户籍门槛的限制,仅有1/7的人群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福利。连大部分外来的“白骨精”们对深圳户口都望尘莫及,更别提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了。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户口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从生命伊始到生命终了,从吃喝住穿到婚丧嫁娶,从职业选择到职业流动,人的尊卑贵贱、身份等级,无不与户口紧密相联。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子女上学问题最终都取决你的户口问题,你的户口是农村的,你如何可以和城市人一样的这些福利?显然在现阶段是不能实现的。
前段时间,40名外来工人员获批落户上海时,他们居然激动得泪如雨下的情景,为什么呢?一个城市户口背后意味着什么,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深知其冷暖。
我一直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经之路,继而改善进城务工者的福利待遇,这是正道。但是在户籍改革还是“坚如磐石”的时候,天真的认为农民工只要不叫农民工(这像顺口溜)就可以融入城市,但这些人无学历、无文凭,他们除了一身力气和勤劳,靠什么留在城市?城市可以赋予他们城市人的一切吗?如果没有,说什么都是空谈的,反倒认为是在拿我们的农民工开涮,就是一“穷开心”,说什么都是概念,只要不在户籍制度上有实质性的动作,那些去掉“农民工”称谓的人在实质上仍然是农民工,这不会有争议的。
(本人已报名参加中国博客大赛网民文化节活动,如你喜欢本博客,就请请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