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用烟”:得了肺癌政府是否埋单
(2009-05-04 13:29:04)
标签:
红头文件肺癌机率地方经济税收公安县杂谈 |
分类: 时评 |
中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度,其行政力量的强大,恐怕连西方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只有你想不到的,还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用政府的红头文件来下“硬指标”的,这不,这条消息让人更加肯定了对国情的理解。
“抽什么烟、抽多少、完不成任务怎么处理……公安县政府竟出台“红头文件”,对这些问题作“明文规定”。公安县卷烟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陈念祖解释,公安县每年烟草税收流失很大,出台这个指导性意见,意在引导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5月3日楚天都市报)
以前看到过有一些地方硬性下指标要部门招商,完不成任务下课的事情,但那毕竟不会得肺炎或者肺癌,大不了走人,另创“新天地”,但这则消息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显然是达到了“更高境界”。
用“红头文件”硬性规定大家来抽烟,就有一点让人有一点气愤了。大家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这是世界公认的,2005年8月28日,世界性《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我国正式履行该公约规定的义务。其实,大家抽什么烟?抽多少?是很私人的事情,怎么竟然被政府和地方的烟草税收的流失和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巧妙”的挂上勾,是执行力的高手。我不知道,这个县的老百姓是不是都是烟民,但我知道烟草的税收流失的原因肯定很多,但一定不会是由于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不抽烟,或者少抽烟了,就导致税收流失了,这很荒唐,很滑稽。这个地方政府怎么不从税收改革入手,解决深层次的税收方面的机制和体制问题呢?却又一次拿起中国体制上的“杀手锏”——“红头文件”硬性叫大家抽烟,这拿到国际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奇闻”。
我们不难想象,公安县出台这样的文件,肯定是为了保护本地烟厂的利益,帮助企业渡过经济危机难关,同时增加财政收入。但市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靠政府文件强制推销产品,那是计划经济年代,为什么现在这些地方的发展经济还寄希望于“行政干预”呢?经济危机肯定不是这次“红头文件用烟”的说辞,更不是挽救企业的“妙招”,而是大大的失掉民心的败笔。
同样,抛开这些经济因素之外,我倒为这些接受任务的人员的健康担心,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都买了医疗保险,如果没有我奉劝赶紧自费都要买,不然你倒是消费烟,为财政、企业(假如说有那么一丁点贡献),弄不好把命搭上,那才叫划不来。
我随便从网上查了一下吸烟的危害: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 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