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3月2日消息,中华抢救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3月2日上午宣布,佳士得拍卖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中标为来自中国厦门的蔡铭超。蔡铭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传说中的“猛人”出现了,由于蔡铭超强硬的“不付款”,就意味着两件流失海外文物的变相流拍,但这并不意味着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就将回到国内,其命运仍让人关注。
鼠首和兔首在被佳士得宣布将要拍卖时,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明确反对拍卖,并却不赞成华人前去参加拍卖,因为这会给佳士得操作的机会,结果是拍卖现场无人应拍,倒是一个“神秘人”电话3149.12万欧元竞买圆明园鼠首、兔首。当时就有海外媒体就推测中标人应该是中国人或华人,果不其然。
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强硬的表示,根据相关国际公约,这两件文物应该无条件的回归中国。而佳士得则表示,拍卖不可避免,希望通过拍卖的方式回流中国,其实就是要钱出货。
而蔡铭超横空出世,也让人眼前一亮:一个看着3149.12万欧元在流口水,又可以为法国政府增加一些税收,而老蔡是买了东西,却不想付账,(不!是不付账),一个比一个横,真是小偷遇到“强盗”。
鼠首、兔首从纯文物角度来看,有人说佳士得给出的价格每件起拍价只是1500美元,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对某些流失在海外的文物,特别是圆明园的文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这上面凝聚了太多历史的屈辱和伤痛,但就是有些商人就在利用这种“屈辱和伤痛”赚钱。从20年前的1500美元,到现在的1000万欧元,就是最好的例证。国家文物局已经明确反对“用中国的钱”回购“中国自己的东西”,就是防止一些人就是要借助被拍卖商品的历史背景,利用中国公民的爱国热情,趁机抬高拍卖价格。
我倒担心这次鼠首和兔首这么高的价格成交,难免不拉高中国外流文物的拍卖价格,那会大大增加中国政府追索外流文物的难度,不可能每一次中国外流文物都可以像蔡铭超一样,买了“赖账”啊?中国政府的“不回购”政策,就可以促使外流文物的价格回落,不要靠中国屈辱的历史来做卖点。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却有着太多的屈辱史,但一眼只看到屈辱,沉湎于悲痛之中,看不到希望,那就真没有希望了。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前行,有何不可?
其实我对蔡铭超的行为,感觉是勇气可嘉,方法欠妥,既然是拍买了,就构成事实上的交易,大方的把帐付了,将鼠首和兔首捐给政府,也没有什么不可。但他却“不付款”,这有点说不过去,毕竟是交易嘛。蔡铭超的这次举动,恐怕也是矛盾的,付款吧,有违中国政府的
“不回购”表态,付款吧,又是助长了佳士得坚持拍卖的嚣张气焰,真是两难。那当初你为什么要去拍买呢?
这倒好,本来要平息,很简单的拍买,又是风生水起的,不是让事情复杂,只有让事情更复杂,你想,买了别人东西,你不付款,佳士得又不是淳朴的农民工,不找蔡铭超闹闹,我不相信。而闹的结果,恐怕又是各大媒体的卖点,无意中又促成中国外流文物价格的水涨船高。
我可以肯定,这次拍卖鼠首、兔首绝不是第一次,显然更不是最后一次,蔡铭超是一个猛人,有硬气。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次流拍,那下次呢?鼠首、兔首会不会又拿出来拍买,其他中国流失文物呢?到时候又有几个蔡铭超去竞拍呢?
但愿蔡铭超此举不是帮倒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博客文章皆为原创,要转载,注明出处,请与本人联系。
(媒体和出版社约稿,请电邮:liuzm8888@126.com)
加载中,请稍候......